这位老外讲的中国故事 让中国人惊呼:好有趣!

2019年12月12日 13:32:3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特报专稿 记者/黄路莹 王烨

  孔子拿着话筒,竹林七贤和嬉皮士居然有共通之处,“马上到”=迟到,“应该”和“应~该~”不一样......从老外的视角来看中国文化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中国不简单”系列《趣简中国史》《趣简中国话》这两本书告诉你。

  12月11日下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主办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不简单”系列《趣简中国史》《趣简中国话》新书发布会在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举行,主创李渡[美]、孙祝旻、杨侃真和现场朋友分享了这两本书的创作经历。

  怎么讲故事?去繁存简只留“干货” 

  李渡是个在中国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美国人。6年前,他回到美国时,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尽管描述中国的资料浩如烟海,但西方人依然对中国一知半解。

  “了解中国有这么难吗?”李渡心想,“不如,我来写书给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吧。”于是,他找来了老友孙祝旻,又邀请了插画师杨侃真,以及卢海妍,“中国不简单(China Simplified)”系列就诞生了。

李渡(右一)、孙祝旻(右二)、杨侃真(左一)

  对于这个系列的命名,孙祝旻颇为得意:“我们系列的英文名字叫China Simplified(中国简单),而这个系列的中国名字叫做‘中国不简单’,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表达,代表我们想用最简单的方式,把不简单的中国文化讲给西方人听。”

  130多页的《趣简中国话》中浓缩了中文语境下有趣的表达:

  这本书可以称作是李渡学习中文的“错题集”,他把学习中文、使用中文过程中的困扰和错误全盘托出,幽默又实用。

  180多页的《趣简中国史》保留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的精华,每一章只介绍三四个重要的人物:

  “一部电影的人物太多,人物形象会模糊,书也是一样,所以我们经过商讨只保留部分人物,把他们展示得更清晰。”李渡说道。

  在书中,郑和叫“海上CEO”,孔子是Master  of  Integrity,老子穿着沙滩裤躺在树下悠闲惬意......直观有趣的表达,成功地给中国文化“降维”,西方人通过这些形象和名字就知道了各个历史人物的特点,省去了记名字的烦恼,“干货”满满。

  对于西方人而言,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国文化入门读物,而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更是为大家理解中国语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讲什么故事?讲大家都能get到的点 

  这个系列的书创作了6年,这期间,李渡、孙祝旻、杨侃真常常因为讲什么故事争论不下。

  主创们戏称,“中国不简单”系列的创作过程更像是一个多方交战、剑拔弩张的战场,不仅时时爆发文化的冲突、语言的冲突,甚至还有60后、70后、80后的代际冲突。

  “当我跟李渡聊中国历史中一些亮点的时候,他的眼睛里面没有那种光芒。”孙祝旻说:“比如宋徽宗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皇帝,开创了瘦金体,为中国艺术做了很多的贡献,但李渡并没有感觉。而我把宋徽宗和乔布斯进行对比,就瞬间打开了中西文化之间的通道,李渡一下子就了解宋徽宗的开创性和贡献。”

  李渡认为,名、字、号这些中国独有的标签符号阻碍了西方人走进中国历史,当人们把中西语境中相对应的人或物联系在一起,隔阂就打通了。

  在一轮轮争论中,所有的无趣、繁复、隔阂都会被无情地杀灭,最后只有逸趣横生的东西幸存下来了。

  插画师杨侃真说:“我们努力为各自‘代表团’强烈的文化特征和差异性争得不相上下,却最终被他们各自为应对时代而孕育出的文化共鸣点深深吸引。”

  用什么讲故事?插图和文字的完美平衡 

  插图在很多书里都只是文字的附庸,但在《趣简中国史》《趣简中国话》里,插图却和文字同等重要,是故事的重要载体之一。

  李渡在创作伊始就设想,用写作和插图共同讲好这个故事,“写作和绘画的结合,可以让故事讲得很快,加速读者对内容的理解。”

杨侃真现场展示书中插画

  创作过程中,为了插画,主创们甚至愿意拿掉文章当中内容相同的文字部分,“把重要的内容直接变成图,能够使得与文字更契合。再结合老外喜欢的方式,把历史的东西和数据承载的东西放在一起”,杨侃真说:“把有趣且快速的阅读方式做出来,这才是插画在书中承担的角色。”

  “中国不简单”系列已于近日面向海内外正式发行。期待《趣简中国史》《趣简中国话》成为一座连接起中西文化的桥梁。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