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有不正当关系”博导被解聘,为雷厉风行的追责点赞!|荔枝时评

2019年12月12日 14:11:1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子知 

  (作者子知,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国青年报》评论员,专栏作者;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女子实名举报北大教师一事,在媒体的高度关注与官方的调查介入后,终于有了结果。12月11日,北京大学发布情况通报,校方决定:撤销冯仁杰教师资格,取消其有关人才计划入选资格,报上级部门批准;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予以解聘。

  据荔枝新闻的最新消息,举报人收到北京大学回复,对调查处理结果表示满意,“为北大校方点赞。”当被问及是否还需要道歉,她称“希望开始新生活。”

  从校方收到实名举报信,到发布情况通报,解聘冯仁杰,中间只用了21天。相比那些有始无终的案件,冯仁杰事件的处理速度很快、效率很高,也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一,举报人能拿出“实锤”的证据,是促使官方介入调查的关键因素。客观而言,之前在舆论场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某些高校教师性侵学生事件,最终不了了之,与举报人拿不出关键证据有密切关系。从事件发生到举报,中间相隔太久,往往会造成调查者取证难、举报者存证难的问题。而且,一些受害者基于各种因素,无法站出来实名举报,也造成了调查的困难。某些类似事件最终止步于舆论谴责,而不能诉诸于法律的裁决,证据因素非常重要。

  其二,机构媒体与自媒体的助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12月2日,微博网友@藕色23465 (后更名为@北大冯仁杰事件受害者)爆料称:“去年9月经学姐介绍与北大数学中心博士生导师冯仁杰相识……好景不长,冯仁杰行为屡屡暴露,男女关系混乱,以欺骗的方式同时与多名女性交往。”此后,大量网友纷纷转发、评论,各大媒体也纷纷介入事件报道。

  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之下,冯仁杰事件可谓引爆了一次关乎北大形象的舆论危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此事,就成了北大最合理也最应当的应对措施。事实上,对待类似问题,不管是想掩饰还是试图“冷处理”,都不是什么“转化危机”的渠道;及时承认错误、追究责任和开诚布公的态度,才是最好的“公关”。

  虽然冯仁杰已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受害者的心理创伤,恐怕一时难以抚平。为了避免类似伤害再度出现,呼吁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最关键的,还是全社会形成对违反师德师风者零容忍的态度。对此,任何人都不能有侥幸心理。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