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假、秋假放不放?应从教育角度出发|荔枝时评

2019年11月05日 14:42:2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杨三喜 

  (作者杨三喜,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时事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前,教育部官方公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秋假建议的答复,引发热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提交了《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假、秋假的建议》,建议,将春假设立在五一前后、秋假设立在十一前后,假期可以设计为1015天左右,配合推动职工带薪休假,以便父母和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旅游度假。教育部表示,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春秋假,还需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入评估。

  春假、秋假到底放不放?教育部其实已经明确回复了,那就是地方和学校有合理而充分的教学管理自主权,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对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做出具体安排。

  实际上,中国人民大学从2004年开始设置春假的制度,至今已有15年历史。春假制度旨在鼓励全校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到社会一线,脚踏实地考察社会。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也从今年开始,在每年的4月初放6天春假,让同学们尽情去拥抱自然,抒发感情,倡导学生“去赏花、去恋爱”。

  而是否要在全国大中小学统一实施春秋假,教育部的态度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估。这不仅因为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办学体制,也要考虑不同地区、学校的不同特点,办学条件差异。总而言之,必须持谨慎的态度。

  “放假一时爽,一直放假一直爽”。对于学生来说,自然是希望多放假、放长假。可是,放假看似简单,背后却涉及到学校管理、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如果放了春秋假,也许就要相应的减少寒暑假的时间,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中小学春秋假而言,在职工带薪休假制度没有全面落实的情况下,孩子放假而大多数双职工家庭还得工作,放假很可能会加重家庭的负担。早前为了减负,推行的三点半放学制度,就因为家长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同步,制造出了很多问题,包括刺激了校外培训需求等。

  再加上,当下中小学生家长群体中弥漫着焦虑情绪,恨不得让学习充斥孩子的所有时间。所以,春秋假一放,孩子很可能不过是从学校的教室转移到了培训班的教室。春秋假,很可能成为寒暑假之外另外一个碎钞时间。这样的春秋假,显然违背了设置的初衷。

  支持放春秋假的另一个理由是鼓励带动旅游消费。从现实来看,春秋假客观上或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旅游消费。但考虑是否放假,更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从是否有利于学校教育管理,是否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等角度出发,而不是其它非教育的经济目的。

  比如,将秋假设立在十一前后,假期可以设计为1015天左右的建议,是否可行,就值得商榷。长假过后,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被程度不一的假期综合征所困扰。放假容易,收心难。国庆7天假之后,很多人就需要好几天才能适应工作、学习状况,更何况长达十天半个月的假期呢?

  一听到放假,很多人都很兴奋,但是什么时候放、怎么放比较合适,不能想当然。课程安排、学校工作、家长应对等方面都需要系统考虑,稳妥慎重地进行,充分保障好学生的教育生活应该是设置假期的前提。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