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宛珺
(作者戚宛珺,“荔枝新闻”特约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荒木经惟惊世骇俗的性爱题材作品我是不喜欢的,但漫步城市街头的写真却很有意思。毕竟,我是一个热爱在城市走街串巷,常常日行13公里的暴走徒。
《漫步东京》除了经典的黑白照片外,还有荒木大师的叨逼叨。根据地理划分,记录了他在东京都多个区域拍摄、漫步的过程,以及零星感悟。
第一,在这人人强调“高清大图”的像素时代,有重量级摄影大师的作品提供支持。
黑白写真不仅拔高了逼格,而且风格统一,丝毫不用担心出现跳脱,图文不符。大师在文章里谈到,“黑白照片能让人感受到内心的色彩”,省略掉一些具象的印象,方便读者贴近自我的世界。
办公楼下等电梯的档口,即可在躲避同事寒暄的五分钟内阅读完毕“每趟‘散步’也形同一部‘私小说’了”。
字里行间,是大师私密的心情,也是有趣的思考。
关键是没有大段冗长的文字,甚至不需要你去强行分段,迎合当下一些读者的阅读习惯。
最后,每篇文章的都已有一个合格的标题。看看这些平易近人、有待探索的句子:“悠闲地散着步,就能遇见各式各样的幸福”
“这是个会令人想搬来的城镇”
“夏天的尾声,我在佃岛看见了乐园”
不用再抓提炼中心,检索好句,大师已凸显了每篇文章的亮点,不愧是凝固空间、捕捉时间的艺术家。
此外,这是一篇篇可涉及实际操作层面的干货,一份东京都逼格旅行指南,绝对有价值被点击收藏。
大师手持续相机,邀上女友,从10w+热门地标新宿、涉谷、银座,到小众独特的本乡、下北泽、杂司谷,甚至附带美食推介,活像一篇高质量软文。日后在东京街头祭出,依葫画瓢,引经据典,绝对秒杀百分之八十的朋友圈摄影作品。
散步期间,大师的闲言碎语穿插着各种日本文艺常识加以补充,从名声在外的三岛由纪夫、小津安二郎、太宰治,到让我热泪盈眶的二次元大神手冢治虫、赤冢不二夫,再到我社图书的作者——芥川奖、直木奖的创始人菊池宽、唯美文学的代表人物永井荷风。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倍感亲切。
此外,还补充了一些我才知晓的八卦。比如吉本芭娜娜的老爸原来是思想左右日本言论界多年的大牛,文豪森鸥外的女儿森茉莉是耽美文学的开山鼻祖,真是世代传承,家学深厚。
最重要的是,“樱花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下面埋着尸体”这句话原来不是星史郎大大的原创,而是出自梶井基次郎的散文《樱树下》。
你说什么,风太大我听不清楚之《东京巴比伦》
这里不得不感谢译者,添加了很多简洁清晰的注释,即便是对日本文化没有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进入情境
然而,译者封面没有署名,腰封没留简介,直到我这种“业内人士”翻到版权页,才找到译者的名字。大概他觉得为一本摄影集翻译,懒得留名吧。这种“躲躲藏藏”、服务作品的低调精神,令人尊敬。
这大概是这本微信素材摄影集在荒木大大的写真和文字外,最令我感兴趣的事。在东京的街巷,还可以轻松触到这些二十世纪初名人的痕迹,一些他们驻足留恋的茶、社咖啡馆,一些他们作品中描绘的美好影像,一些他们作品中传达的情绪与思考。
同时,这种文化传承,激发了新一代的艺术家,用传统或新兴的艺术形式,继续记录这东京都的群像百态,人情冷暖。这大概是我们人类能够给予城市的,最温暖的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