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点后可不做作业,减负找准“度”很关键|荔枝时评

2019年10月30日 14:18:0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敬一山

  (作者敬一山,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浙江省公布了“中小学生减负方案”的征求意见稿,33条减负方案中,被提及最多的是小学生晚9点、初中生晚10点可以经家长确认拒绝完成剩余作业。

  如果回到10年以前,中小学生减负可以说是舆论共识度最高的议题之一。小学生书包重到成人都背不动,作业写到十一二点还完不成。这些现象太常见,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不满。但坦白说,经过近些年舆论的呼吁和教育部门的推动,绝大多数中小学的负担已经大大降低。所以能看到,在对减负出现的新一轮争议中,很多家长不再呼吁减负,反而担心减负会耽误孩子前途。

  判断减负方案的优劣,就需要放在新的教育环境以及舆论生态下去看。应该说,浙江这个方案平衡性掌握的比较好,没有如一些家长担心的那样减负减到毫无负担。就以作业时间来看,小学生做到9点、中学生做到10点,其实已经可以完成相当体量的作业,而且还赋予了家长确认的权利。

  更关键的是,浙江这个减负方案,并不只是在教学环节单兵突进,更全面回应了家长普遍的焦虑点。比如,如果教学和作业的负担降低,但是学生评价、考试选拔依旧是应试逻辑,那就会把应试训练的责任转嫁给家长。而在浙江33条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深化中考招生改革”“促进普通高中教、学、考相一致”等。这就可以在根本上消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真正有从容的心态去探索素质教育。

  当然,即便这个平衡性已经做得很好的方案,也不可能消除所有疑虑。在对减负的评价中,有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需要考量:其一,降低教学压力、减少作业量、缩短在校时间等,执行起来非常容易,很能直观体现减负成果;可是改善教学逻辑,真正探索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却是更难而又更隐蔽的。现在有些一线教师就很困惑,如果减少测试、不对学生进行排名,那他们如何评估教学质量?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跟进,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减负变放任。压力彻底消失后,教育效果无从跟踪。

  其二,减负的跨区域效应如何应对。过去几年有些地方已经呈现出这个矛盾,有些城市推行素质教育比较坚决,但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他们的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比不过一些搞应试教育的学校。以至于这些城市的家长,都想把自己孩子送去那些“超级中学”去训练。

  从当初对减负的众口呼唤,到现在的争议,并不是民意多变,也不是大家对减负抱有偏见,而是一个美好理念在落地时,必然会面临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怎么有效化解这些问题,是凝聚减负共识必须要考虑的。比如学校减负是不是必须要3点半放学?很多乏人照料孩子的家庭因此烦恼不已,这类现实问题也是教育部门应当纳入考虑的

  最后,减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减负是否真的提高了孩子的整体素质,真的让孩子生活于一个更公平、更多元的教育评价环境。这个标准或许有点高,但应该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