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文化符号与不朽的精神标识 听大咖讲述源远流长的“人文江南”

2019年10月30日 15:17:5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特报专稿 记者/杨艺 摄影/权廉程

  江南,是水网相连的区域共同体,是商贸相通的经济共同体,不仅如此,江南,更是血脉相牵、情感相系的文化共同体。千百年来,江南所包含的文化符号、所蕴含的精神标识正不断被探讨、研究、认同。10月30日,“人文江南:文化符号与精神标识”分论坛在无锡拈花湾远山堂举行。

  专家学者围绕无锡派琵琶、南朝陵墓石刻、安徽“桐城派”等著名的江南文化符号进行了交流探讨。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在古诗词中,江南的意境之美离不开琵琶动人之音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施咏围绕《无锡派琵琶传承谱系及传承模式探究》做了演讲,施咏表示,无锡派是对江苏乃至江南地区琵琶影响最大的流派,其传承谱系可分为直系、旁系与“泛无锡派”传承谱系三个层面。施咏认为,无锡派琵琶为江南琵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人文荟萃的无锡地区生发,融合南北琵琶精华而成就的无锡派,影响近至江南五派琵琶,远及北上波及全国,作为近现代琵琶最为重要的流派之一,以其承前启后的琵琶谱,和广博的吴地琵琶演奏家群体,将清代的中国琵琶艺术推向了高峰。

  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原所长、研究员苏宁围绕《陆修静与江南文脉》做主旨演讲,她说,“江南之为国盛矣”,江南与巴蜀都崇尚自然,亲近无为。江南曾经是道教的重镇,南朝时出现了道教的重要流派,在总结江南文脉的过程中,有必要总结道教思想文化对江南的深刻影响。道教斋醮体系,通过对氏族与皇权的深刻影响,极大丰富了江南的内涵。

  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卢小慧围绕“南朝陵墓石刻新秩序的建立”发言。卢晓慧介绍,西汉初年至南朝萧梁年间,丧葬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汉代“天人合一”思想的支配下,汉阙被赋予了深刻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礼制符号,更是一种宗教符号,墓阙成为墓主死后登入仙界的天梯,是沟通人神两界的门。

  值得注意的是,墓葬制度里,佛教因素侵入传统以道教观念为核心的宗教和儒家正统观念所构成的观念体系,赋予葬观念以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并最终促使陵墓制度开始复苏。南朝帝王们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种新的石刻组合,这种新的石刻组合不仅作为一种制度确立起来,预示着一种新秩序的建立。

  江南历史流派中,安徽“桐城派”是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学术流派之一,为何“桐城派”会从安徽桐城这个小城中走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王思豪围绕《地理与学理:“小桐城”和“大城”之辩》做了演讲。他说,“桐城派在地理与学理层面小桐城大桐城属性“小桐城”的诸多望姓大族从宋元时期的学术高地江西、徽州迁徙而来,携来理学与辞章学等深厚艺术传统,构成学理上的“大桐城”,形成以桐城为核心,以江苏为枢纽,以贛、桂、湘、冀、浙、闽等为中间层,以朝鲜、日本为外围层的“桐城派”地理环境。从江西到桐城再到江南,“桐城派”是东西流向的学术传承,这种学术传向使得桐城派能够具有反哺性和延续性,使得桐城派得以源远流长。

  此外,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叶扬兵,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爱红,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志高,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封树芬,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侯德仁在论坛上做了主旨发言。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