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记者/王烨)
炮声隆隆,军旗猎猎,淮海战役前线,60万将士不惧牺牲、浴血奋战;
前赴后继,势不可挡,淮海战役后方,百万民众自告奋勇、推车支前。
淮海战役资料图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军民团结的胜利,那个年代,每个“小人物”都怀揣着对革命事业最朴素的支持,极尽所能地为战争胜利作出牺牲和奉献。10月10日晚,由江苏省梆子剧院打造的江苏梆子《母亲》在紫金大戏院上演,这部剧就讲述了淮海战役中一位伟大的“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了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深邃内涵。
战争的胜利源自人民的选择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有这样一面献给“人民的母亲”的锦旗,它赞颂的是一位山东日照的农村妇女,同时她也是一位亲手把孩子送上淮海战役战场的伟大母亲,在经历了生离死别、丧子之痛后,她依然坚定不移地支持着新中国的解放战争事业,直至战争胜利的那天。江苏梆子戏《母亲》的创作灵感就是从这面锦旗而来。
新中国成立前夕,仗打得很艰难,但军民始终同心。在导演毕启亮看来,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同时这二字也是《母亲》最想表达的。“共产党时时刻刻为普罗大众着想,为百姓打土豪分田地,让百姓吃饱饭穿暖衣,老百姓们知道跟着党有希望、跟着党有奔头,所以才会坚定地选择去拥护共产党、选择推着小车之前、选择踊跃报名上前线,哪怕流血牺牲也从不后悔。”
围绕着“选择”,剧中三处情节让人动容:
选择之一 大柱战死,范大娘强忍丧子之痛,毅然决然地选择让三儿子三柱走上淮海战役的战场;
选择之二 范大娘亲眼目睹了三柱的牺牲,而此时三柱战友小石头正身负重伤躺在路边,她在万般心痛地犹豫后,最终选择救回奄奄一息的小石头,放任儿子的遗体被漫天大雪覆盖;
选择之三 范大娘得知二儿子是国民党军官后,选择不顾危险深入敌营,说服二儿子为共产党效力。
尽管已经排练无数次,正式演出20多场,扮演范大娘的燕凌(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和荔枝新闻记者聊到这些情节依然湿了眼眶,“刚开始演这部戏的时候几乎每场都会哭,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这种民族大义和小家小我之间的抉择太难了,可是我不能总哭啊,哭了眼睛会肿得睁不开,影响下面的戏,我只能忍住眼泪。”
这部时长140分钟的剧,17年立项,18年创排,19年演出,前后修改了12稿,20多场正式演出,收获了如潮好评,甚至还有不少人二刷三刷,只因深受触动。燕凌收到过很多称赞,大家一致表示:“这样的爱国主义好剧很有意义,回望历史才能让大家不忘初心。”
西洋乐、民乐强强联合成就史诗级戏剧
“怎能忘,七十年前风云起苍茫,淮海大地,热血儿女扛起枪。风卷残雪,车轮滚滚,老母亲,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剧目由一场雄浑大气的合唱开始,配乐苍劲有力,极富感染力。
音乐是江苏梆子戏《母亲》的亮点之一。在这出梆子戏的乐池里,荔枝新闻记者惊奇地发现,除了传统的板胡、司鼓、梆子、二胡、扬琴以外,还多了圆号、小号、黑管、长笛、大提琴等西洋乐器。
为何会有这样的奇妙搭配?
燕凌介绍说:“《母亲》是表现红色革命题材的大型现代史诗性梆子戏,在音乐上需要借力来烘托厚重、宏大的气势,所以我们加入了许多西洋乐器,与民乐配合,实现雄浑震撼的效果。”除了配乐以外,合唱也是重头戏之一。主创团队特意在整部剧中加入了大段合唱、哼唱、无声伴唱,以突出戏曲的革命号召力,传递出老百姓万众一心鼎力支前的坚定决心。
民乐和西洋乐器的搭配
毕启亮导演说:“我们在保证戏曲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入西洋乐器和合唱,不仅是为了这部戏本身的呈现效果,更是对梆子戏发展的突破。”
梆子戏铿锵有力,淳厚刚烈,在其中加入交响乐、合唱的元素,如虎添翼,让整部剧情绪传达更为厚重、饱满,使得每一位观众都深深沉浸在那个战火连天、军民一心的曲折奋斗的岁月中。
范大娘是战争年代千万中国女性的缩影
主演燕凌工旦角,这是她第一次跨行当演老旦,她坦言,第一次彩排有点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演绎这个人物。“古装老旦有固定的程式,但现代戏里的老旦没有。我一直想找一个参考的范本,看了很多农村妇女的照片影像,后来有一天突然想到我的奶奶,开明、人缘好,为人跟范大娘很像,于是我就照着印象中奶奶的形象塑造了范大娘:脚步有些重,手势有些弯曲。”
作为这一角色的演绎者,燕凌认为范大娘不止是范大娘,而是成千上万位支持淮海战役的女性的缩影。主创团队将那个年代中国女性的隐忍、深明大义等美好品德都集中在这个人身上呈现给观众。
范大娘没读过什么书,朴实平凡,只知道共产党给她幸福,她就得回报共产党,党对她好,她就支持党。她的心里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如果每个家庭都不支持共产党,这仗要怎么打?胜利的希望在哪里?”
江苏梆子戏《母亲》所表现的情感是真实的,它将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与时代巨变的历史潮流融为一体。通过演员的演绎和音乐的呈现把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对儿子牵心挂肠的母爱,对革命事业朴素的理解和真诚的支持,对好世道、好生活的梦想,表现得入情入理,感人至深,是一部表现淮海战役军民关系的力作,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大时代下,每一个“小人物”都值得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