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住建局:坚持绿色创新之路 推进高质量生态建设

2019年09月30日 16:39:58 | 来源:速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近年来,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大力弘扬“认真、顶真、当真”的“三真”精神,围绕服务民生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作为,开拓奋进、克难攻坚,在注重城市生态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推动房地产业、建筑业发展,着力解决房地产延期交付、中心城市易涝片区整治,打造重点中心镇、美丽乡村,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改善等中心工作,宿迁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

  生态大公园蓝图逐渐铺开

  百姓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1.6%

  2018年,我市以优异成绩创成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后,立即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十三五”以来,我市住建部门累计实施园林绿化建设项目600余项,新(改)建各类绿地面积约2200公顷。加快推进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建设,4年来新改建街头绿地与小游园139个,形成了大、中、小级配合理、类型丰富的公园体系,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11%。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0.57%、42.97%和15.47平方米。根据省生态办公布的《2018年江苏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报告》,宿迁百姓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1.6%,全省最高。

  庭院开放让市民共享绿地

  共享绿地面积约51万平方米

  园林风景“不设防”,机关庭院“不神秘”。自2016年起,我市按照“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理念,从满足市民急需的健身休闲空间着手,率先启动机关单位庭院开放改造工作,打开原来封闭的围墙、围栏,对各个庭院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提升改造,重点增加功能性休闲健身设施,实现了绿化景观、道路、设施的公共化,广大市民可以随时“闲庭信步”。 截至目前,宿迁共完成单位庭院开放式改造60家,实现共享绿地面积约51万平方米,受益人群超10万人,构建了具备功能性、文化性、景观性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

  老旧小区改造惠民生暖民心

  连续7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整治提升

  2013年以来,我市按照“分类整治、急需先行,先功能、后形象”的原则,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住宅小区全面实施物业整治提升、老旧自建宿舍区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等,连续7年实施了改造和整治提升工作,惠及市民70万人。2019年,按照“住有宜居”的工作要求,我市再次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发力,并且把改造的重心放在三县,着重对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陈旧、功能配套不全、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的16个居民小区,开展以功能提升和生活便利化改善为主要内容的小区改造工作,努力做好“补白填空”的文章。

  为集中解决老旧小区群众用水问题,2017年以来,我市将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出台《宿迁市区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规划》,组织编制了《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建设技术导则》,详细规定了二次供水设备设施及有关附件的性能、材质等。梳理排查出70个涉及二次供水改造的老旧小区、涉及58421户,进行供水设施改造,现已全部完成并投入运行。通过对已完成二次供水改造小区的回访,居民普遍反映,水质显著提升、水压持续稳定、水费大幅降低。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2012年以来,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约22.9万套, 完成棚户区改造15.6万户

  围绕“住有所居”目标,我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重要的政策取向和工作追求,不断强化政府住房保障职能,尽最大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棚户区危旧片区改造,全面推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人才公寓、拆迁安置房相结合的“五位一体”开发建设模式,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保障性住房供应结构。2012年以来,我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约22.9万套。通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一大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状况得到有效解决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住房保障工作连续多年获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表彰。

  一边是住房保障广惠民,另一边,棚户区改造也不断提速。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心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宿迁市中心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规划(2018-2020年)》等文件,正式启动三年棚改攻坚计划。自2012年以来,我市完成棚户区改造15.6万户、改造面积约2670万平方米。其中2019年完成棚户区改造8165户、完成面积130万平方米。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

  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3个,打造美丽宜居乡村197个

  全市共培育9个重点中心镇、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3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512户,10个村庄被列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打造美丽宜居乡村197个,不断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新增高效农业10400亩,建设微田园民居869套,新增铺设道路约18.7千米,安装路灯305盏,为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树立了典型示范。

  市政重点项目提质增效

  建设和改造的市政重点项目近30项

  近年来,市住建局承担建设和改造的市政重点项目近30项,建成市政道路总长度逾3万米,道路面积7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逾5亿元;完成市区130余个居民小区周边道板砖铺设约8万平方米。切实做好直管范围内市政道路巡查维修工作,共维修路面16万平方米,修复道板砖21万平方米,整修路牙石1.8万米,维修凸起树穴池约8000个。定期对直管范围内桥梁进行结构检测,目前全市已有102座城市桥梁信息录入信息库,录入率达97%以上。

  深入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入选2019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省唯一)

  结合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建设定位,我市深入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前,已完成22条黑臭水体整治,清运垃圾水草10余万吨,清除河道底泥约90万立方米;新(改)建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管道290千米;完成48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整治排口和混接点245处、785处,完成县级以上规模养殖场治理5883个。

  其中,市区马陵河整治先后获得江苏省黑臭水体整治典型范例、江苏省首批生态样板河湖等奖项,推动了江苏省黑臭水体整治现场会在宿召开,并接待省内外调研考察161批次,其中省部级领导29位。

  今年6月,我市成功入选财政、住建和环保三部委组织的2019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是江苏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城市。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

  2020年底,建成符合国家要求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

  扎实推进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巩固“工业建设项目5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备案的全流程、全覆盖改革。

  牵头起草了《宿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过空间规划一张图,区域评估和项目约束条件的确定促进项目生成;通过系统的材料共享以及“简放并转调”、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简化审批程序和申报材料;通过流程再造,合并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2019年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相关系统平台互联互通;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符合国家要求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人防工作高质量发展

  人均人防工程面积提高到近1.5平方米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竣工人防工程总量实现翻三番,达到新量级,人均人防工程面积从不足0.4平方米提高到近1.5平方米,满足中心城区85万人口的战时掩蔽需求。先后建成基本指挥所和市、县两级机动指挥所,形成了地上与地下、基本与预备、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为一体的立体指挥体系。实现军地联合指挥平台的互联互通。利用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指挥通信平台连续19年开展防空警报试鸣行动。组织超过10万人次开展疏散演习和拉动演练,圆满完成了人民防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完成海绵项目共40项,在建海绵项目34项

  制定出台《宿迁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方案编制大纲》(试行)以及《宿迁市海绵城市施工图编制要求》《宿迁市海绵城市建设导则》等。

  开展适宜宿迁本地的海绵设施植物配置研究,为宿迁海绵城市建设优选适宜本地气候和土壤特征的植物;开发海绵设施管理平台,实现对海绵项目及设施的管理,辅助海绵设施后期的运维养护。目前平台已搭建完成,路网、影像、水系、试点区边界等相关信息已完成录入。通过一系列举措,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海绵项目共40项,在建海绵项目34项。

  强化建筑节能质量管理

  实现可再生能源示范市域全覆盖

  在保持建筑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市住建局明确提出在新建民用建筑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促进绿色建筑全面提质增效。2016年,市区和三县全部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验收,实现可再生能源示范市域全覆盖。

  2018年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239.3万平方米,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设计标识196.8万平方米, 比上年提高约5.5倍,超额完成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达的100万平方米目标任务,完成率197%。三星级绿色建筑实现零的突破,全年取得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4项共50.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项目43个,建筑面积521.57万平方米。

  建筑业发展持续向好

  2018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8.54亿元,产值排名列全省12位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拉动宿迁市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解决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以来,我市建筑业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整体增长平稳。建筑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75.4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18.54亿元,增长了233.42%,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193.2亿元。“十三五”以来,建筑业加速发展由量变转为质变,建筑业迎来了新的征程,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8.54亿元,同比增长11.21%,产值排名列全省12位。

  工程质量安全从严监管

  创市“项羽杯”522项,省“扬子杯”9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鲁班奖”1项

  严格落实建设领域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实施工地封闭管理制、建筑用工实名制、上岗安全培训制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全面消除在建工程项目安全隐患。

  围绕工程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我市开展“项羽杯”、省“扬子杯”“鲁班奖”的优质工程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市“项羽杯”522项,省“扬子杯”9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鲁班奖”1项。

  2017年底,我市成功扶持江苏兴邦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晋升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实现我市建筑业发展史上特级资质企业零的突破。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市共有建筑企业(含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企业)312家企业;2019年8月,全市共有建筑业资质1758个,施工队伍在逐渐壮大,生产规模在不断优化。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