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面旗帜,我们有了共同的信仰!

2019年09月27日 11:21:2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特报专稿 记者/王德俭 编辑/方媛 

  今天是2019年9月27号,七十年前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诞生。七十年风雨沧桑,五星红旗不仅见证着共和国的发展壮大,更飘扬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今天就跟着我苏特报记者一起走进三位特别人物,听他们诉说与国旗的不解之缘。

  五星红旗设计者曾联松对祖国的爱都在这面旗里

  五星红旗庄严美丽,鲜艳夺目,但当年如此高水平的巧妙设计却并非出自闻名遐迩、才华横溢的美术大师之手,而是源自一位默默无闻、长期从事计划财务的工作人员。

  出生于浙江瑞安的曾联松15岁时随父亲来南京求学,就读于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就是现在的宁海中学。据宁海中学校史馆专家孙焕云回忆,从中学时代起,曾联松就有着很高的爱国热情,1935年他在南京参加了响应北京“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集会游行,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军训,准备奔赴沙场。

  曾联松与国旗设计原稿

  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原稿,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949年7月,曾联松在报纸上看到新中国国旗图案征稿启事,兴奋异常,便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国旗的设计当中。曾联松孙子曾涛介绍,当时正值酷暑季节,曾联松每晚都会钻入上海家中的阁楼里涂涂画画,为设计国旗图案挥汗如雨、伏案创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曾联松最终设计了一面“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怀着激动的心情,曾联松把自己设计的国旗投寄给中国人民政协筹备会申评。当时筹备会共收到了来自海内外应征作品3012份,其中不乏一些文学家、建筑师的设计。

  曾联松进述国旗故事

  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研究馆员季如迅回忆,起初政协中有半数以上代表推荐了复字3号和复字4号国旗图案,而曾联松设计的复字32号却只有15人支持:“确实是很多人支持一个杠的国旗图案,但是他们的意见也不一样。第六小组的秘书彭光涵就说,我看复字第32号图案比较好。周恩来总理看了以后就说,那样你就做一面大旗,明天24号交给我。后来27号表决的时候,在那个主席台的一侧,就有这么一面国旗。”

  1949年9月30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闭幕式,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登上主席台

  1949年9月27号,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底五星旗,象征着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1949年10月1号,随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和曾联松最初的设计稍有不同的是,大五角星中去掉了镰刀斧头,显得更加简洁美观。曾联松孙子曾涛介绍:“那个时候我祖父非常开心,非常兴奋,也感到非常自豪,因为自己亲手为国家设计的国旗图案,最终能被采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国旗法》首倡者李玉坤: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国旗的使用场所越来越多,尤其是到了重大节日,悬挂国旗已经成为常态。而关于国旗的升挂和使用,法律上也有了明确、严格的规定,这与一位名叫李玉坤的南通如皋人密切相关。

  1996年国庆前夕,李玉坤与曾联松合影留念

  1947年出生于如皋的李玉坤,是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第一代青少年。小时候每逢国庆、春节等节日,外公都要在自家的店门口挂出五星红旗,这让李玉坤从小就有了很深的国旗情结。

  记者采访李玉坤

  1985年,李玉坤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时的一位美籍华人老师罗斯卡尔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如皋看望他。在临别之际,罗斯卡尔特地购买了三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作为礼物赠送给子女,希望他们能永远铭记那份“中华情”。

  李玉坤的代表证和所提建议

  这感人的一幕,深深触动了李玉坤。1988年国庆节,李玉坤漫步在如皋街头,在这样隆重的日子里却见不到一面五星红旗,他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滋味。而就在这个国庆之夜,李玉坤奋笔疾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在全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恢复升降国旗仪式,制定悬挂国旗的具体法规

  很快,李玉坤的建议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接下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第十三次会议反复审议了《国旗法草案》。1990年6月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正式颁布,并于同年10月1号实施。

  1992年3月26日,全国人大代表李玉坤到天安门广场看望国旗班战士

  李玉坤为孩子们上国旗教育课

  李玉坤先后担任过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的庄严使命和履职经历使他认识到,在培育和升华人们尊崇国旗意识和爱国情感方面,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此后,李玉坤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多份有关国旗的建议,他希望能尽快制定出台《国旗法实施细则》,让爱国主义意识能够扎根群众内心深处。“提这个建议是因为人民群众有好多提出有国旗悬挂不规范,第二个就是侮辱、损毁国旗的现象怎么处理,由哪个部门来处理?《国旗法》里二十条可能涉及有几百个问题,这都需要实施细则来解决。”

  国旗卫士赵新风: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随着《国旗法》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公民的国旗意识不断强化,对升降国旗也更加重视。1991年,“天安门国旗班”开始扩建为“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旗杆也由原来的22米增高到30米,升降国旗仪式更加威武,更加壮观,彰显着一个雄伟的东方大国迅速崛起的力量与自信,而赵新风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赵新风在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培训和指导

  赵新风出生于山东烟台的一个小山村。18岁那年,他毅然放弃了合同制工人的身份,报名参军被分到了天安门国旗班,完成了由普通工人到国旗卫士的转变。

  1989年7月30号下午,赵新风第一次担任降旗任务,第二天早晨又担任升旗工作。接到如此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赵新风既兴奋又紧张,因为他知道自己肩上扛的是祖国第一旗,升起的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展示的是伟大祖国的尊严。

  2012年元旦,原天安门“国旗班”的第八任班长赵新风向江苏省灌云县民兵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捐赠了一座2008年奥运会专用升旗台。

  为了升好旗,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训练升降旗动作、练站功、练步伐外,国旗班战士还要日复一日地严格训练翻栏杆、爬梯子等技术动作。赵新风介绍:“当时要踩到两米高的旗墩上才能挂旗收旗,旗墩上放脚的地方又放不下,只能侧着放脚,特别是冬天风大、雪滑的时候是很大的考验。”

  1991年4月16日清晨,赵新风升起天安门广场30米新旗杆的第一面国旗

  1991年4月16号,这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作为国旗班班长的赵新风却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一天他完成天安门广场30米新旗杆启用第一次升旗任务,并按动电钮升起新旗杆第一面国旗

  赵新风到学校培训升旗手

  自从1989年参军到天安门国旗班,赵新风就与这面鲜红的旗帜结下了不解之缘,退役之后,他仍然选择坚守着一名老国旗手的光荣与梦想:2001年,赵新风创办了国内第一个专门从事国旗教育和国旗文化传播机构,并创办了中国国旗网;多年来,他深入部队、学校、工厂、机关作国旗报告上百场次;在北京奥运会上,赵新风设计的“中国式升旗”仪式向全世界展示了大国威仪。

  记者采访赵新风

  与国旗相伴的路程,赵新风走了30年,他希望能将国旗文化传遍中国,走向世界,更重要的是走进每个人的心中:“对于我来说,国旗就是我的信仰,我的使命。要把旗帜文化从国内交流上升到国际的高度,在新时代要为我们的五星红旗做出新的作为和贡献。”

  五星红旗的14亿护旗手:有你,有我!

  国旗代表着国家尊严,象征着国家主权,爱国旗就是爱国家。而除了《国旗法》和国旗护卫队,其实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国旗的尊严。前段时间微博上发起的#五星红旗有14亿护旗手#话题就燃爆全国,数亿网友纷纷转发,这是因为国旗中凝聚着太多人对祖国的心潮澎湃、太多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源泉。

  去年国庆,这个小小的身影在网络刷屏!4岁的杨烁臣正唱着歌,当他唱到“向着国旗敬个礼”时,自觉地向国旗敬了个礼!

  王继才和爱人王仕花坚守开山岛32年,每一天,国旗都在这里升起!“岛虽小,它也是祖国的一部分。国旗插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国土。”

  守护五星红旗,我们一直在行动。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五星红旗,始终有你、有我、有14亿中国人共同守护!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特报”专稿。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