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省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充分展现全省各地、各部门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工作成果,江苏省委省政府特组织举办“苏写高质量,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围绕国庆报道进行充分详实策划,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合作开设视频直播,多维度回顾江苏发展之路。
我苏网讯 吴韵汉风、水韵书香是江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禀赋。不断构筑江苏文化新优势,70年中,江苏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9月19日上午,“苏写高质量,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建设高质量”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行,把江苏文化建设的故事娓娓道来。
“八个更加”
江苏文化故事正在生动上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江苏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和楚汉文化相互交融。《孙子兵法》《文心雕龙》、四大名著都与江苏渊源深厚。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回响。
发布会现场,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建俊用“八个更加”,来形容江苏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苏故事、建好精神家园的决心。
思想引领更加有力。制作播出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电视访谈栏目《时代问答》310集,推出《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马克思是对的》等广受欢迎的通俗理论节目,每年组织400万基层党员集中冬训、组织“百姓名嘴”深入基层宣讲10余万场,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12年以来江苏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969 项,特别是近4年来年度立项数量连续位居各省区市第一。
道德风尚更加彰显。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继才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杨根思等11名个人和1个先进集体成为“最美奋斗者”候选人。创成17个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创成187个全国文明村镇、301个全国文明单位,总数均居全国前列。文明城市创建“张家港经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享誉全国,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八礼四仪”未成年人养成教育等品牌影响广泛。2018年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89.23,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14.42%。
精品生产更加繁荣。近年来,江苏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先后有37人获得文华表演奖、52人次获得梅花奖、49人次获得牡丹奖、38人获得兰亭奖、1762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有193种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原创歌剧《运之河》《鉴真东渡》《拉贝日记》在海内外巡演,产生广泛影响。
文化标识更加鲜明。江苏着力打造运河文化、江南文化、“一带一路”原创文化交流品牌。设立全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编纂完成中国首部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组织实施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努力推出3000册规模的《江苏文库》。“紫金”系列品牌活动,“扬子江”系列品牌活动美誉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
传播能力更加提升。面对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江苏广电总台着力打造荔枝云平台,建设“荔枝新闻”“我苏”等新媒体集群以及“紫金国际台”海外传播全媒体平台。全省37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挂牌运行,“感受江苏”“同乐江苏” “符号江苏” “发现江苏”等文化交流品牌不断提升。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全省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802个、覆盖率达97%;共有公共图书馆116个、博物馆329个、美术馆31个、文化馆115个,文化站1279个,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2018年度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89.93%,高于全国9.13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更加发达。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3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979.24亿元,约占全国的11%;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884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总资产分别达1.41万亿元、1.55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建成4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成2个国家级影视基地、4个省级影视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核引领、多点发力、融合发展的影视产业发展新格局。
人才队伍更加壮大。江苏文化人才辈出,涌现一大批站在高峰的名家大家。全省共有41人入选全国“四个一批”人才,249人入选省“五个一批”人才,选拔培养185名各类文化英才。以“紫金文化名家”为引领、“紫金文化英才”为中坚、“紫金文化优青”为支撑,文艺“名师带徒”计划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不断建强“文艺苏军”梯队。
发布会现场,“电影”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化介质,尤为现场记者所关注。目前,我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焦建俊介绍,江苏争取用三年时间新建500家乡镇影院,实现苏南全覆盖、苏中苏北大多数乡镇有影院的目标。与此同时,针对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多采取露天放映的现状,下一步,江苏要让农村电影从室外转向室内,让农村群众同步看到城市院线的新片、好片、大片。
低调务实
为攻坚战定制“走心”解决方案
由“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变,由“内循环”向“外循环”转变,由“文化圈”向“文化城”转变......在文化建设的路上,淮安将“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气质发挥到了极致。
据淮安市市委常委、秘书长李森介绍,淮安在江苏全省率先出台文物保护条例,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等政策法规,并连续举办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打造里运河文化长廊,建成以中国漕运博物馆、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为代表的运河文化专题博物馆群。
截止目前,淮安累计建成市级、县(区)级各类文化场馆26个,提档升级乡镇街道文化站128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99.63%。今年上半年,淮安组织非遗主题演出活动151场、“送电影下乡”8784场,惠及群众30万余人次。周恩来读书节、大运河水上戏曲非遗项目展演等活动赢得社会各界点赞。
同在苏北的宿迁,则“逆袭”创造了“宿迁奇迹”:从江苏唯一不是省级文明城市的地级市起步,在12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脱颖而出,摘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名的桂冠......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的宿迁,究竟是如何把愿景变现的?发展红利、创建红利又怎样改变了宿迁人的生活?
宿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正兰说,宿迁从“硬骨头”啃起,从顽疾开始整治,从主次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公共广场到居民小区,从商场超市到农贸市场,从学校到医院,宿迁通过每年推动实施100多项民生实事项目,刷新了城市的面子,丰富了惠民的里子,把创建的触角延伸到市民日常生活的各领域、全过程、家门口,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米”。
文明创建将591万宿迁人凝聚到了一起。110余个系列主题实践活动,17580余场各类社区活动参与人次近200万。2018年,宿迁市区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全国文明城市年度复查测评成绩位居江苏首位。
会上,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广电局、省体育局、淮安市、宿迁市等单位和设区市相关负责人还就推动艺术创作持续繁荣举措、广播电视精品生产、江苏全民健身发展、推进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宿迁文明20条的形成与实践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全方位解码江苏文明建设的70年答卷。
接下来,还将围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维度举办2场系列发布会,欢迎继续关注我苏网、荔枝新闻客户端视频直播。
更多我苏精彩,点击▽▽▽
(记者/墨白 摄影/黄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