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 请收好这份超有底蕴的最佳赏月地攻略

2019年09月13日 10:35:54 | 来源:金陵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三五临近,缺月将圆。秋风荐爽,桂子始华。自古“月到中秋分外明”,金陵拥有很多赏月胜地,历代文人骚客,吟咏不绝。今日特推出南京最佳赏月地系列,和您一起领略穿越千古的金陵月色。

  秦淮河:秦淮月色到人家

  秦淮作为南京的别名,因为秦淮河。她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

  自唐宋降及明清,吟咏秦淮月色的诗词可谓汗牛充栋。唐人张祜说:“风回建业秋归寺,月满秦淮夜到船。”宋人王安石云:“昨夜月明江上梦,逆随潮水到秦淮。”南唐后主李煜吟罢:“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宋朝诗僧释道潜却道:“可人惟有秦淮月,出没娟娟波浪中。”元人钱宰唱一句:“秦淮一水合神州,凉月当空照素秋。”明人王世贞和一首:“王谢风流杯底出,秦淮烟月画中收。”直到清人吴敬梓说出:“偶然买宅秦淮岸,殊觉胜于乡里。”似乎给秦淮月色“盖棺定论”了,在吴敬梓看来,秦淮的月色已经胜过家乡了,因为一般来说“月是故乡明”。

  由上可知,不论诗人、词人、帝王、僧人,无一例外都被秦淮之月所折服。当然,因为时间、境遇以及修养的不同,每个人眼中的月是不一样的,这也丰富了秦淮月色的文化内涵。如同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之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虽是同题,却各擅其美。朱自清说:“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浓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俞平伯则写道:“灯光所以映她的秾姿,月华所以洗她的秀骨,以蓬腾的心焰跳舞她的盛年,以饧涩的眼波供养她的迟暮。必如此,才会有圆足的醉,圆足的恋,圆足的颓弛,成熟了我们的心田。”

  石头城:仙掌月明,影摇寒水

  在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头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自刘禹锡《石头城》一出,石头城仿佛成了怀古的代名词,其后,诗人、词人络绎不绝,作品层出不穷。这其中,元代的萨都剌是很特别的一位。他是回族人,生于雁门,先世为西域人,但一生大部分却在江南度过,尤其和南京有着不解之缘。

  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他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移居金陵。在金陵各地游玩时,见古迹依稀,往事萦怀,诗情时涌,留下了不少有关金陵的诗、词。

  1082年,苏轼写下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两百五十多年之后,萨都喇留下同题之作——《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所谓次韵,即是用苏轼原作的韵脚。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论者以为,“全词抚今追昔,格调苍凉,以一组富有悲剧意味的景象,写出风云易逝,青山常在的感慨。”此作虽然比不上东坡原作,但清词丽句,也可称善。

  萨都剌对石头城心有挂怀,不止一次提到它,粗略统计,数量不下十首。能让萨都剌如此流连,可见石头城上的月光有多大的魅力了。如今的石头城已辟为公园,公园重修时,著名的燕王河景观也从历史的覆盖中清理出来,而城墙上那著名的“鬼脸”似乎依然在讪笑。

  赏心亭:梦与诸贤会赏心

  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西侧,有一历史名胜,为赏心亭。赏心亭始建于宋代,旧时“为金陵第一胜概”,据南宋《景定建康志》云:“赏心亭在(今南京城西)下水门(即今西水关)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

  有宋一代,大批文人曾登临揽胜,苏东坡、范成大、陆放翁、辛弃疾、张孝祥……这一个个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均在此留下诗文佳作。而这其中,辛弃疾犹值得注意——他先后三次登临上心亭,可谓情有独钟。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不满于南宋朝廷的偏安,一生抗金,志在恢复中原。乾道四年(1168),辛弃疾被南宋朝廷派任建康府(今南京)通判。他的三次登临,分别留下《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三篇词作,尤其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最为著名。

  可以说,辛弃疾因登上赏心亭而有了传世佳作,而赏心亭也因了辛弃疾的登临更加生辉。

  但可惜的是,赏心亭先后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至民国时已损毁殆尽。2006年起,南京市在水西门外、秦淮河畔、西水关头重建赏心亭。对赏心亭的复原,主要依据《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古籍中对赏心亭的描述,并参照《营造法式》等宋代建筑书籍和现存宋代建筑的建造手法,风格上延续秦淮风光带的明清建筑风格,采用宋代官式风格,八角歇山顶,灰筒瓦屋面,可以说是古典建筑技法和现代建筑技术相融合的产物。今天,这里仍是揽胜的佳处!

  白鹭洲:清江浦上看明月

  在南京留下诗词的众多诗人中,李白可谓最特殊的一位。在可考证的历史中,可以确定李白一生之中至少四次造访金陵。从24到60岁,太白在南京一共写了91首诗,数量称冠有唐一代。因而,连著名作家叶兆言都说:“李白是南京的最佳代言人。”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因为李太白的这一句诗,白鹭洲名闻千古。也因此,后人吟咏不断。宋之罗必元感叹:“慨叹兴亡思太白,永言眇邈忆齐丘。乌衣已往人千古,白鹭依然月一洲。”同朝任希夷咏道:“江水悠悠淮水流,台城寂寂石城留。凄凉白鹭洲头月,曾照前朝玉树秋。”到了明朝,刘伯温写了一首小令:“白鹭洲边好月明,赏心亭下暮潮平。红米饭,紫莼羹,自是无愁过一生。”同朝的谢晋有又说:“白鹭洲边暑气收,月明凉思满书楼。酒醒夜半开窗坐,一鹤横江万里秋。”

  ……

  但是很可惜,李白及上述诗人所描绘、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十八景”之一的白鹭洲却不是我们今天所知的白鹭洲公园。

  据《景定建康志》,白鹭洲是在石头城外长江中一长形沙洲,将江水一分为二,曲绕中分。洲上多芦苇,常有白鹭群集,因名白鹭洲。南唐时,白鹭洲边有入江船码头,洲上是江鸥栖息之所,人至不惊,时人有“白鹭洲边江路斜,轻鸥接羽满平沙”的诗句。郁贤皓先生在《李太白全集校注》 中也说,“白鹭洲”是古代长江中的小洲,后随长江的江面西移,洲与陆地相连接,遗址在今天江东门一带。

  白鹭洲公园原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东花园,如今的它东靠明城墙、南临长乐路、西接平江府路、北止长白街,是秦淮河风光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不失为一处赏月胜地。尤其,现在的白鹭洲公园里复建了清代“金陵四十景”之一的玩月桥。在这里,也可以一发思古之幽情,或许还可以发现谪仙人“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的美景!

  栖霞山:月近中秋好,风因小雨清

  赏月,必得高处;欲得高处,必寻山。在南京,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明代更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其中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因而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之美誉。

  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近现代,诗人们对栖霞山的吟诵不断。

  南朝陈后主与手下大臣江总曾于秋日一同游览栖霞,并皆有诗作。陈叔宝诗中云:“天迥浮云细,山空明月深。摧残枯树影,零落古藤阴。”江总则谓:“荷衣步林泉,麦气凉昏晓。乘风面泠泠,候月临皎皎。烟崖憩古石,云路排征鸟。”虽然,陈叔宝作为一代帝王是很失败的,但是写的诗倒是不坏,或许这是历史的误会吧。

  唐代的皮日休和顾况则分别这样描绘栖霞山:“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到了宋代,曾惇说:“月近中秋好,风因小雨清。山眉烟外远,江练夜深横。”其后,元人宋无则感叹:“丹心一片栖霞月,犹照中原万里山。”

  直至近代唐圭璋还有小词吟诵:“西风咽。梦魂长绕栖霞月。栖霞月。万人如海,一人愁绝。”

  如果把所有咏叹栖霞山的诗词抄录下来,想必一天一夜都写不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栖霞山是多么的有名了。“金陵第一明秀山”之谓可以说是名副其实。

  如今的栖霞山,除了众多历史人文景观之外,还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春牛首,秋栖霞”早以为南京人耳熟能详。

  中秋日,在这一名山之上,白日观枫,夜晚赏月,真可谓人生一大乐事。夜深人静,栖霞寺的钟声不时传来,似乎穿越千年的历史,激荡着闻者的心灵。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沈源)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