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凉山的“海安舅舅”:31年286名老师 前赴后继3000公里外支教

2019年09月10日 14:28:5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老师大概是很多人眼中最为神圣的职业之一。在云南省宁蒗民族中学,有不少来自江苏海安的老师,被当地人尊称为"海安舅舅",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又因为什么得到这样的一个称呼?在第三十五个教师节前夕,荔枝新闻记者云南宁蒗,寻找答案。

  31年286名老师  前赴后继3000公里外支教 

  9月4日清晨 6:00,天还是黑的,此时,云南省宁蒗民族中学高三海安二班班主任唐义凯就已经来到教室。他曾多年任教高三,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才被任命为明年参加高考的海安二班班主任。唐义凯是31年来,第10批从海安来宁蒗支教的老师。9天前,他和其他二十多位老师一起,从家乡海安辗转来到3000公里之遥的宁蒗,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支教生活。

  克服重重困难   开启东西部教育合作先河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坐落在云南、四川交界的群山之间,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早年教育在整个丽江地区倒数第一,直到1988年,全县还没有一个人考取本科,中考平均分数与周边县市相差100分。云南省宁蒗县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杨锋元说,31年前,宁蒗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高素质优秀的老师,治穷首先得要先治愚,治愚的根本点就在学校,海安需要一些木材,而宁蒗有木材,海安有人才。当时,就达成“以木材换人才”的方式来搞教育合作。于是,1988年8月,35名海安骨干教师踏上西去支教的万里征程,开启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合作开展教育扶贫的先河。 

  第一批支教老师杨传进说,当时,在从攀枝花到宁蒗的路还是沙石路,拐弯的时候上面还有石头往下掉,在山顶的盘山公路往下看的时候很陡很陡的,往下一看是不寒而栗。等这些老师历尽艰辛到了宁蒗,老师们发现,饮用水得趟沟越坝到数百米外,一桶一桶往回抬;海拔高、沸点低,饭经常煮不熟……还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一场泥石流又突然来袭,当时有人就哭了。不过,哭过之后,35名老师一起把学校的泥沙清理干净,因为他们更牵挂的是孩子们要开学了。1988年9月1日,以两地地名命名的"宁海中学"建成开学。第一批支教老师抱着“为宁蒗人民造福  为海安人民争光”的信念,夜半挑灯改作业,晨曦未露去上课,这些拓荒者在宁蒗辛勤耕耘,很快就成效。

  杨锋元介绍,通过5年的合作 宁蒗的初中教育就超过了四县一区,更难得的是,这些海安老师不但把学生的分数提上来了,还带动了当地老师的提高,于是在1994年,宁海双方合作转向高中。

  一天工作17个小时 只为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如今,生活、教学条件已经变好很多,然而老师肩上的使命感,却有增无减。晚上十点,高高的两摞作业摆在了唐义凯的办公桌上,他必须要在明天上课前批改完成。十点半,学生们已经陆续下自习回宿舍,可海安老师的办公室依旧亮着灯。不让学生的问题过夜,是每一位海安班老师的原则。 为了培养更多的当地老师,海安的支教老师们,都得带不同年级的课,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工作量成倍增加。晚上11点半,唐义凯才结束一天的工作。今天,他工作了17个小时,唐老师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学生走向大山以外的地方去看一看。 

  31载不懈努力   小凉山旧貌换新颜 

  云南省宁蒗民族中学老师 郭兰金说,海安老师特别能吃苦,身上有一种奉献精神。郭兰金是海安支教老师孙锦群的学生,如今也是孙老师备课小组的成员之一。在宁蒗支教10年,孙锦群的学生一茬又一茬,受老师的影响,郭兰金云南民族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和老师一起,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脱离贫困。  郭兰金通过自身的经历证明,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她很感谢海安老师,因为他们的到来,宁蒗的教育面貌得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除了认真上课,很多支教老师还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帮扶贫困学生,徐爱辉就是其中之一,他已经募集了二十多万元资金,帮助了70多个孩子。

  31年来,286名海安老师从黄海之滨前赴后继奔赴小凉山,他们日复一日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把爱和知识播撒在大山深处,累计为宁蒗培养教师约35名,培养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大学、中专生1万多名。在海安老师的带领下,宁蒗连续多年夺得丽江地区高考升学率第一,越来越多的宁蒗贫寒子弟也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也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如今,宁蒗已经进入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县行列,贫困人口从当初的二十多万减少到现在的四万左右。宁蒗人也把当地最尊贵的称呼"舅舅"送给海安老师。

  老师是什么?这些支教老师这样说。

  王加云:老师就应该像一座桥 一头连着学生的现在 一头连着未来。

  谢友军:以这种教育扶贫的方式 来支持西部的建设,是作为我们老师神圣的使命。

  张继东:我希望传授他们知识 让他们走出大山,学有所成。将来更好地回馈社会,回报国家。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31年间,一批又一批的海安老师,牺牲了和家人相聚的时间,克服了重重困难,让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他们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呼。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每一个默默奉献的园丁,道一声教师节快乐!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査金 周婷婷 王芳 杨伟东 陈志斌 编辑/玉洁)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