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三批对口援青纪实:从长江之滨奔赴三江之源

2019年09月02日 11:54:06 | 来源:人民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苏援建的同德县自来水净化厂工程建设(及管网)项目,总投资达2208万元。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这句古诗,正是江苏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南州)缔结千里情缘的生动写照。从长江之滨到三江之源,虽远隔千山万水,江苏与青海两地人民却因对口支援而手相牵、心相连。

  行之所往,情之所依。自2016年7月以来,江苏省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像格桑花一样绽放在青藏高原上,为建设新时代海南州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年来,在这片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无论是雄浑挺拔的巍巍群山,还是风光旖旎的辽阔草原,都记载着一段段悠远绵长的动人故事,诉说着一个沿海省份与一个藏族自治州的不解情缘。“江苏省先后有35名援青干部人才(其中轮换10人次)奔赴海南州。随之而来的,还有江苏对口支援海南州的9.17亿元财政资金,以及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展的113个援建项目。”江苏省第三批援青指挥部总指挥王显东表示。

  精准发力民生项目 提升海南州人民获得感

  “找水局长”邓勇的精彩故事,在海南州贵南县可谓家喻户晓。

  邓勇是扬州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江苏省水利系统111青年科技人才。2016年7月底,他来到贵南县,担任贵南县水利局副局长。三江源头的贵南县,虽然水源丰美,但是藏民居住极其分散,零零散散地居住在草滩或山谷上,人畜饮水成了大问题,藏民渴望稳定可靠的水源。

  来到贵南,找水成了邓勇的首件大事。短短两个月时间,他跑遍了全县的水利工程。每天早上8点,他带领所属科室人员深入大山深处,在盘山路上颠簸前行。一到目的地,他们就赶紧顺着山缝的裂隙寻找水源,为一户人家找上七八天也是常事。他在沙沟乡郭仁多村翻山越岭走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在砂砾中找到汩汩的清水。在山上建起了蓄水池,通过管道引到各家各户的地窖中。

  同德县自来水净化厂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208万元。这座全自动运行、少人值守的自来水净化厂,已运行10个月,累计处理120万吨水。自来水净化厂的水源取自地下水。工厂启用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同德县新老城区3.3万人(含流动人口)、尕巴松多镇秀麻村1026人,以及大小牲畜1万余头的生产生活用水和社会各项设施的用水要求,给广大城乡居民群众提供了安全、可靠、纯净的饮用水。“有了自来水净化厂以后,水质更加稳定,当地百姓的用水安全得到了保障。”同德县农牧和水利局局长仁青说。

  除了保证缺水群众有水喝,医疗、住房……江苏也在当地积极推进各项民生工程。

  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兴海县卫生事业发展较为落后。“兴海当地临床诊疗能力不强,百姓经常要舍近求远去外地看病。”援青卫生干部孙志明告诉记者,这一情况随着江苏对口援建而显著改观——江苏援建的兴海县藏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传统治未病综合楼等相继落成。目前,兴海县藏医院已从小诊所蜕变为青海省县级最佳藏医院,就医环境进一步提高,年住院量比以前提高了10多倍。

  七月的赛宗山,阳光明媚而又温暖,洒落在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的一座藏家小院内。今年41岁的户主杨宗泰是兴海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10月份,他们一家五口人搬进了这个离县城不到两公里的地方。曾经冬天透风夏天漏雨的土坯房,转眼间变成了80平方米的新房子。如今的安多民俗文化村,一排排蓝顶、白墙、带院子的平房排列得整齐划一;村中间是个绿茵茵的大操场,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玩耍,老人们在散步、锻炼身体。

  眼下,一个个项目、一串串数据无不凝聚着江苏和海南州两地的深情厚谊,记载着一段段绵长的动人故事。

  张洁带领科室人员检查病历质量。

  人才智力相互交融 锻造一支扎根高原的队伍

  三年如一日,在海南州贵德高级中学的援青教师钱鑫每天都会早到学校,对学生晨读进行巡查、督促、指导。为每年高三年级教师作《高考复习指导》动员、为全校教师作了《课改我们如何做》讲座、为40岁以下的教师作了《课改在行动》动员……他牵头组织全州高三复习研讨活动,课堂随时对全体教师开放。

  传帮带一直是江苏援青工作人员的重要使命。

  此前在兴海县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的张洁也是如此,除了把手术台当课堂,在手术进行当中详细讲解重要步骤和操作要点,他也还提出:选拔业务骨干,输送到张洁原单位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培训、进修和学习;组织两院人员交流学习,为兴海县患者义诊、实施手术;更新医疗设备,邳州市人民医院捐助兴海县人民医院进口彩超设备一套,并投入使用;发动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追踪病情,增强当地群众的健康意识。如今,兴海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才让卓玛已经成长为科室骨干医生,过去难以开展的一些妇产科手术现在也可以正常做了。

  第三批援青工作开展以来,在海南州的江苏工作人员,发扬“缺氧不缺精神”的艰苦作风,在高原上不断成长进步,涌现一批典型人物,彰显了江苏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钱鑫锐意改革、从严治校,贵德中学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陈耀华医生期满留任三年,开展白内障手术,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被评为“中国好医生”;王辉辉医生坚持的“33工作法”在海南州全面推广……

  三年来,江苏组团式支教取得重大进展,“名师进海南”计划顺利实施,率先发起高职院校跨省对口单招,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探索了新路径。健康扶贫效果明显,积极组织开展“心佑工程”和“光明行”公益活动,筛查出急需手术治疗的54名先心患儿在江苏获得免费救助且全部康复。劳务协作不断扩大,在江苏相关市县的支持下,江苏援青指挥部在各州率先组织百姓去内地务工,草原牧民自立自强成为产业工人,在海南州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忙着吊装、组装风机零件。

  深植产业合作种子 推动两地携手阔步奔小康

  江苏与海南州,因为援建成为了“一家人”。江苏援青干部将产业合作的种子深植于兴海大地,推动两地干部群众携手阔步奔小康。

  7月16日,在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的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是一家直接将风电装备制造厂设在园区内的江苏企业。“江苏是全国制造业大省,青海是清洁能源示范大省,把江苏的高端制造引入青海完全是因地制宜。通过江苏龙头企业形成上下游配套集聚,让龙头企业带出高端制造产业的基地。”该园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2018年,海南州绿色产业发展园区入驻企业86家,其中江苏企业6家;园区内使用的光伏、风电设备涉及江苏生产企业20家,各类产品35种,折合价值25亿元。去年,园区发电量为60亿度,其中江苏消纳电量近10亿度,且10亿度全部为清洁能源,实现了清洁能源的“西电东输”。

  在兴海县安多民俗文化村,一栋已经运营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正开启着当地居民新的生活方式。全国闻名的“沙集模式”在这里得到复制,即“农户+网络+公司”模式:通过农民创业、培养电商带头人和示范户,形成带动村、镇、县产业发展的“连锁反应”。

  2018年6月,江苏省徐州市抓住淘宝论坛在睢宁县召开的机遇,邀请兴海县组团参加淘宝峰会和淘宝高端论坛,并促成兴海青藏码头公司与小布网成功签约。睢宁县政府与兴海县政府达成网商发展合作备忘录,睢宁县连续派出两批专家团深入兴海企业、镇村,帮助发展特色网商产业。当地借鉴“沙集模式”,探索出了“农户——合作社——电商平台”的模式,即合作社向每家每户收购农副产品,电商平台将原材料制为成品,放在电商平台上出售。

  近年来,江苏省商务厅全力以赴支持在西部推广电商发展,该厅援青干部何剑波连续六年援青。在他的努力下,全国规模最大的苏宁易购电商扶贫实训店在共和县开业。截至2018年底,扶贫实训店实现销售230万元,中华特色馆海南州馆销售同比增长300%。

  一支支队伍薪火相传,一个个项目加快推进,一件件实事落地见效……经过三年的努力,江苏与海南州的交流、交往、交融书写了新的篇章。三年来,江苏援青干部人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完成了党委政府和家乡人民交给的援建任务,在东西部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