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挑绷绷、玩扯铃、踩水车、结绒线、编柳叶帽、抽陀螺、绕饴糖、钻山洞、跳皮筋……
两点一线的都市生活中,你有多久没有回忆起,逐渐消失的童年时光了?
那些与小伙伴抓过的蝌蚪,巷子口吃过的饴糖,婆婆教你剪的窗花,你还想捡起儿时的回忆吗?
↓↓↓
走进展厅,便有风车、月亮船这些寓意“梦想”的装置和场景设计,无论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不会拒绝这样轻松、好看的展览。
一家四口正在观赏《江南童戏百图》
展览的重头戏,是苏州国画院原院长周矩敏绘制的《江南童戏百图》,顾名思义,就是100个江南地区的童年游戏。早在五代宋元,就有以童戏为题材的绘画出现。历经千年,玩法大致相同,始终流行着这些形式相似的娱乐方式。周矩敏把自己的童年记忆和民间史料记载流传的童戏,采用中国水墨画的手法,绘制成册。
《江南童戏百图》之“抛沙包”
著名作家范小青还为百幅绘画创作了百首江南新童谣。看展时,展厅里响起了念童谣的稚嫩童声,这也是难得的亲子教育时间,家长们指着画上的动作,教孩子辨认一个个游戏,脸上浮现出儿时与伙伴嬉闹时的欢愉。每一个大人,都曾是孩子。
光看图总是不过瘾,展览现场设置的“跳皮筋”“跳房子”“挑绷绷”,不仅考验孩子,也让家长们有点紧张,在自家娃面前,可不能丢脸啊!
与之应和的,是新时代青少年的百幅书画作品,作者用天真的慧眼感悟生命的成长,用稚嫩的笔触描绘美丽的家乡,用奔放的想象展现浪漫的童年世界。孩子的眼神是清澈的,万物入目皆有情;孩子的想象是诗意的,山水草木皆有灵;孩子的小手是灵巧的,信手涂鸦皆有趣。不同时代也许有着不同的童年故事和记忆,相同的却是那一份至深至浓的江南情韵,那一派童真无邪、自然流露。
丰子恺曾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 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倘能因艺术的修养,而得到了梦见这美丽世界的眼睛,我们所见的世界,就处处美丽,我们的生活就处处滋润了。”
画展之外,主办方还联手泰伯大学堂准备了7场主题活动供孩子们参与,分别是“苏州有戏——‘江南童戏百图’绘画展作品解读”“点亮江南——苏州灯彩制作”“苏园十章——苏州园林篆刻体验”“秀美姑苏——苏绣体验”“吴门赋彩——苏州园林水彩画体验”“古城经纬——缂丝织造体验”“水木吴韵——木尺拉花制作”(请戳→完整攻略),从今天至9月6日连续7天举行,带领孩子们开启一场江南传统文化体验之旅。
“江南童戏百图”绘画展暨苏州市青少年书画展是“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之“童心江南”系列活动之一,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明办、苏州市文联以及苏州市青少年书画协会、吴门美术馆共同策划推出。旨在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展示苏州青少年书法美术创作成果,激发广大青少年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以此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8月31日-9月6日,每天9点-20点在吴门美术馆,让江南映入眼里,用画笔揉进童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