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江苏梆子吗?这篇文章带你看“大戏”的诞生

2019年08月25日 12:02:49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这是清代李调元《剧说》中对梆子腔的描述,它与昆腔、高腔、皮黄腔并称中国现代戏曲四大声腔。梆子腔系组成众多:豫剧、秦腔、同州梆子、上党梆子、江苏梆子等等,那在这些梆子腔系的成员中,我们的江苏梆子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大戏的诞生:各地梆子的“入乡随俗”

  江苏梆子,俗称大戏,又叫徐州梆子,流行于江苏省徐州一带,因唱腔多用梆子击拍而得名。

梆子

  由于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四省交界:安徽、河南、山东、江苏),过去在这儿艺人交流很多。明末清初,山东梆子艺人主要在鲁西南、鲁南和苏北地区活动,徐州群众很爱听梆子,便邀请了许多山东梆子艺人定居徐州受徒传艺,此后梆子得以在江苏地区落地生根。 

  在随后的发展中,各地曲艺人的不断加入,让江苏梆子戏的内容愈加丰富完善。据《江苏梆子戏志》记载,生于乾隆十年的蒋花架子,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到了徐州市丰县蒋单楼村,他一生学戏、演戏、教戏,对梆子戏发展倾尽全力,逐渐形成做功优美、唱腔丰富、程式规范的“蒋派”,是徐州梆子蒋门始祖。

蒋云霞 江苏梆子“蒋门”第六代传人

  “殷派”是江苏梆子另一个著名的派别,它的创始人是殷凤哲。殷凤哲8岁随玩局(戏班)学戏,10岁登台,14岁成名。清咸丰年间,黄河决口,鲁西南地区被淹,他随灾民迁徙至江苏沛县卞庄村定居。咸丰十年(1860)他跟随沛县庙道口大寨主马克端办科班,取名庙道口班。马克端为班主,他为教师。一连举办三班,徒弟200余人,教出了“旦角状元”董传胜(玉仙)、“花脸王”段其昌、丑脚张明业等名角。殷本人擅演小架子花脸,表演逼真,在当地有“花脸王”之称,其技有涮牙、喷火和盘椅子三绝。除此之外,江苏梆子还形成了戴派、贾派等等。

江苏梆子戏《穆桂英挂帅》剧照

  各剧种流入徐州之后,结合当地方言土语、吸收当地曲艺、民歌,逐渐形成了今天江苏梆子的雏形。解放后,江苏省政府把在江苏各地的豫剧团融合,正式定名为江苏梆子。

  丰富的曲牌唱腔 多面的江苏梆子

  江苏梆子曲牌有200余首,曲牌结构严谨完整,旋律精致流畅,有的气势恢宏,有的徐缓柔婉,有的激烈亢奋,有的轻松跳跃,有的生动活泼,有的优美抒情,有的幽默诙谐。这些曲牌有的一曲多用,有的则专区专用,如专用于迎宾摆宴【山坡羊】、【云霄歌】、【柳摇金】、【扬舟】等,专用于升帐的四大升帐的【一枝花】、【上彩楼】、【桃红】、【到春来】等,专用于兴兵【武马】、【二凡】、【朝阳歌】、专门用于饮酒的【紫金杯】、【满堂花】、【画眉序】、【园林好】等。

江苏梆子戏《红楼梦》剧照

  板腔体结构体的唱腔更是丰富了江苏梆子的艺术特色。四大正板及各自的派生板式组成了江苏梆子的唱腔。四大正板分别是慢板、二八板、流水板、非板,派生板式则因节奏变化与旋律的繁简而产生,一般规律是速度愈快,旋律愈简,速度愈慢,旋律愈繁。 

  在时间的积淀下,江苏梆子慢慢形成了一套代表剧目:

  “四大征”: 《薛礼征东》、《樊梨花征西》、《姚刚征南》、《燕王征北》 ;

  “四大铡” :《铡赵王》、《铡美案》、《铡郭嵩》、《铡郭槐》。

  还有“老十八本 ” 、“新十八本”等 ,这些剧目多采用“武戏文唱”的形式,以大段唱腔来塑造人物,推进剧情。 

江苏梆子戏《母亲》剧照

  在今年的紫金文化艺术节上,将有一台江苏梆子戏《母亲》亮相舞台。这部剧将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与时代巨变的历史潮流融为一体。通过母亲范大娘送子参军、葬儿救生、生死年夜饭、敌营劝子等感人的行动,利用大段唱腔,把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对儿子牵心挂肠的母爱,对革命事业朴素的理解和真诚的支持,对好世道、好生活的梦想,表现得入情入理,感人至深。

江苏梆子戏《母亲》剧照

  喜欢江苏梆子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本文来源/《中国民间小戏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编辑/王啦啦)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