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访垃圾分类首站上海:大爷变身科技咖 垃圾越重越值“钱”

2019年07月02日 15:24:4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特报专稿/记者 张贺 张健  编辑/周诗婕 视频包装/夏天

  7月1日,《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面对“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上海人民的垃圾分类践行得如何?

  荔枝新闻来到上海外滩和上海静安区汉中小区,实地探访侬关心的垃圾分类

  

  【上海外滩:垃圾投错现象频发 游客专门“补课”】

  在上海外滩,记者看到,传统的垃圾箱已经变成了分类垃圾箱,分为可回收物和干垃圾箱两类。

  为了防止扔错,垃圾桶上方提示:干垃圾包括餐巾纸、一次性餐具、污损的塑料袋和污损的纸张等。

  不过记者从垃圾桶内看到,依旧有不少垃圾被混淆扔错。比如干垃圾垃圾箱里面有饮料瓶,但是饮料瓶应该属于可回收的垃圾;可回收物垃圾箱里面有香蕉皮,但是香蕉皮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作为上海著名打卡胜地,外滩来来往往着不少外地的游客。游客向记者表示,这几天来上海游玩,专门在垃圾分类上做了功课。

  【上海静安区汉中小区:大爷变身科技咖 垃圾越重越值“钱”】

  记者随后奔赴上海社区里探访垃圾分类施行现状,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垃圾分类也有“黑科技”。

  汉中小区居委会的志愿者大爷向记者演示,每家每户都有一张包含二维码的绿色积分卡。倒垃圾的时候,只需要用二维码扫一扫,垃圾箱就会打开,居民倒入可回收垃圾,即可积分。

  垃圾倒入后,系统还会自动称重。根据“质量”来核算积分,三个月后,居民可以凭借积分领取盐、酱油等生活用品。

  记者了解到,垃圾分类已在汉中小区实施了10个月。“垃圾分类实施后,大家都很配合”。志愿者说。

  以上就是荔枝新闻记者今天从上海发回的报道。明后天,记者还将持续驻守上海。垃圾分类硬核培训、执法大队开罚全程……荔枝新闻将持续关注。 

  (荔枝新闻专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