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青蒿素研究的突破,也别忘了市场困境|荔枝时评

2019年06月18日 10:59:4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张田勘

  (作者张田勘,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学者,媒体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617日早间,新华社发文称,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不过,屠呦呦所在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目前的研究成果系“进展”,而非“重大突破”。尽管如此,受这一消息影响,617日青蒿素板块仍然开盘大涨。

  科研方面的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评判。不过,关于青蒿素的另一个困局,同样值得重视。

  由于历史的原因,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人虽然发现了青蒿素,但却并未申请国际专利。而国外公司却在青蒿素人工全合成、青蒿素复合物、提纯和制备工艺等方面进行广泛研究,申请了一大批改进和周边技术专利。同时,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WHO-PQ认证的中国药企并不多,因此中国生产的青蒿素成药只占世界青蒿素供应市场的不到10%。

  现在,全球每年有近2亿人感染疟疾,32亿人面临罹患疟疾的风险。因此,对于青蒿素的需求巨大,每年世界上的青蒿素公立市场(即经过WHO认证)的销售份额约为15亿美元(主要由盖茨基金会、全球基金等国际机构与组织计划采购)。

  目前,青蒿素公立市场总额80%以上为外企控制,其中诺华公司占50%左右,赛诺菲公司占20%左右,印度企业占20%,中国占有不到10%。所以,发现青蒿素的中国人,从中获利并不多。

  再来看研制一个新药需要多少投入。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成功研发一种药物,研究机构和药企所花的费用为13.95亿美元,从开始研发到投入临床应用,按照名义利率为12-14%来算,弥补资本时间和机会成本得出开发一种新药的成本为25.58亿美元。而且,药物开发周期从临床前靶点筛选到最终上市,平均至少13.5

  但是,实际上中国研发青蒿素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投入,远超25.58亿美元的成本。在青蒿素研制过程中,全国先后有10个省市以及军队,60多个单位,约5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19675,解放军总后勤部、化工部、卫生部、国家科技委员会等37个单位在北京召开“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此前三部一委领导的“5·23”疟疾防治研究项目已经有13年。到1986年,中国的青蒿素才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也就是说,总共耗时32年。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中国研发青蒿素的成本都是巨大的。这也意味着,必须让青蒿素研发成果向市场转化,让青蒿素拥有真正的经济价值,逐渐去争取国际市场份额。

  当然,在现实中,一些药企也在采用另一种方式,避开认证标准,去争取与公立市场相对的私立市场。因为,青蒿素的生产和销售供应市场除公立市场外,还有20%的市场是药企通过自己的渠道进行销售的,也就是不用认证的私立市场。

  然而,与其绕过公立市场,不如采用和遵循现代药物生产的国际公认标准,让中国人发现的青蒿素成果惠及中国企业。

  对比之下,以青蒿素为基础开发的衍生药物市场广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成熟,在未来的药品行业竞争中,完全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积极申请专利保护,让研发和市场转化无缝衔接起来。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