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纸剪五毒、外洒雄黄粉…… 揭秘老盐城过端午有啥不一样?

2019年06月06日 20:29:17 |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同样是端午节,各地习俗各不相同。6月6日,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登佐和书友们围绕端午节起源、盐城端午民俗文化等进行研讨时表示,除了吃粽子、门前插菖蒲,老盐城人过端午节还有红纸剪五毒、外洒雄黄粉、“躲五”等民俗。

  关于端午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其一,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华夏人对传说中的祖先——龙的祭祀活动。华夏族先人以龙为图腾,把伏羲、女娲、颛顼、禹等先祖视为法力无边的龙,端午节是祭祀龙的最隆重的节日,龙舟竞渡源于此。其二,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其三,缘起“四时合序”。传统文化认为,人类是大自然所化生。《易传·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不管哪种传说,每逢端午,家家都要裹粽子,门前插艾与菖蒲,室内悬挂钟馗像,以辟邪怪。“在旧时盐城,这一天,父母会给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虎头服、系五色缕、佩戴香荷包。”王登佐说,先秦时期,人们就有佩戴香袋的习俗,一般为女子佩戴,表示已婚,后来渐渐演变为佩戴香荷包。荷包里一般是用雄黄、冰片、藿香等填充。

  “端午在盐城又被称为‘恶五’,家中如有尚未满周岁的小孩,父母会带着孩子在节日期间回外婆家,又叫‘躲五’。”王登佐说,饮雄黄酒也是众人皆知的一个端午习俗,然而因易中毒的缘故,雄黄酒并不适宜人人饮用。所以,人们可以选择外洒雄黄粉,这样有驱蚊除虫、净化环境的作用。

  另外,盐城有些地方还有在小孩额头用雄黄酒画“王”字的习俗。大红纸剪五毒:蜈蚣、蝎子、壁虎、蟾蜍、毒蛇。门头上挂五瑞:石榴花、菖蒲、艾草、大蒜头、龙船花(又叫山丹花)。吃五黄:黄豆芽、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过了初五,则流行“带姑娘回家吃馊粽子”的习俗。

  如今的端午节,逐步由过去的“驱鬼避邪”演变成亲友往来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其中,跳判是端午节的民间习俗之一,由一个人扮判官,虬须靛面,冠袍角带,和京剧中的扮相一样。站在一张大木椅子上,两边绑着木杠,由伙伴肩抬,另一人扮作蝙蝠精,在前引路,每到一处,商家鸣放鞭炮,赏予彩金。

端午安康

  王登佐认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一些民俗正悄然淡去。外来风俗则大行其道,甚至某些不是节日的日子——所谓的“人工节日”,因特定的谐音而受到热捧,这些都为保护民俗文化带来困难。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民俗文化演变是有规律的,是无法阻止的,这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民俗文化工作者进行扬弃,优秀的民俗文化要进行弘扬保护传承,而民俗文化中的糟粕则应让其自然消逝。

  (来源:盐阜大众报 编辑/钱薇)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