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年52岁,退休后决定北漂追梦”

2019年05月12日 08:53:1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韩剧《请回答1988》里说:上帝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从婴儿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妈妈就成了我们与世界最初最深刻的连接。

  我们歌颂母爱伟大,歌颂无私奉献,却忘了问一句:抛开母亲的身份,她们是谁?在我们成为她们的梦想之前,她们的梦想是什么?

  这个母亲节,我们想放下对母爱热泪盈眶式的刻板摹画,而是聊一聊“妈妈”之外的人生B面。

  她们的世界来自山川湖海,不仅囿于厨房与爱;她们的生活也有英雄梦想,而非标签式的“为母则刚”。

  我们采访了几位“酷妈”的孩子,他们眼中的妈妈独立自信有趣,“反差萌”且特别酷。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我们想发起一场“酷妈梦想保卫战”。

  十年前,我的妈妈就是爆款网文作者了——by@我不是达尔文

  我妈当年是怎么红的,我不知道。总之感觉很自然,没有现在这么费劲。

  现在大家都喜欢吐槽当年的QQ空间文风,而我妈就是QQ爆款日志的写作者之一。她没有报过教你写出10w+的写作班,也没有花钱涨粉和铺渠道。只是在工作之余,写写文章,然后就红了,成了一个小V。

  我妈是看琼瑶长大的,文章的风格我就不做评价了。但是她码字贵在真感情,写一些无用但美好的事物,随性得很。

  虽然比不上现在的大V,但当时她文章最高的阅读量有7万多,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现在作为一只“公号狗”表示很羡慕>_<)。

  留言的网友也只会表达赞美,全是满满的正能量。没有杠精,没有杠精,没有杠精!翻留言评论的时候,觉得十年前的互联网友好到恍若隔世。

  有一大批的网友倾慕于妈妈的才华,疯狂地给我妈发送好友申请,我妈刚开始也都是同意的,后来发现实在太多就干脆不加了。因为加了太多热情的网友,她的QQ只能选择“隐身”状态。有一次她给我表演“突然上线”,结果全国网友纷纷发来小窗“梅子,在吗?”,景象壮观。

  我读初中的时候,妈妈线下认识了几个本地女网友,第一次见网友,我妈还带上了我,那个阿姨至今与妈妈还是朋友。

  妈妈很酷,她从来没有跟我说过“你是女孩所以……”这样的话,她让我意识到,女孩一点也不比男孩差,就像她的人生也从来不会被一种角色限制——看心情更文、打游戏、瑜伽攀岩也玩得很溜,这是我最羡慕她的地方。

  妈妈90年代高分考托福,56岁成为唱吧高手 ——by@苹果姐姐

    我的妈妈是医学杂志的编审,今年59岁。我觉得她最酷的地方在于心态一直很年轻,对世界保持好奇。

   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妈妈也随父母去了大别山区。高中毕业后她因为多子女身边留一人的政策,作为最小的女儿留在父母身边,在一家医院参加了工作。

  八十年代初,她随外公工作调动来到芜湖一所医学院。

  她和那时的很多年轻人一样,白天上班,晚上夜校。后来因为英语成绩好且在高校工作,她打算考托福出国读研。有出国计划时已经结婚生了我,为了照顾我,她常常上课迟到而且晚上不得不把我哄睡后再爬起来看书。尽管如此,她依然是班里最好的学生,她常常对我说,“有了孩子更懂得珍惜时间,学习效率反而比以前高”。

  我三岁时,她带着我去南京考托福,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出国”的概念。当时她的分很高,不过最终因为经济担保不过硬被美国拒签。

  后来,我去美国读高中、大学,也算圆了妈妈当年未尽的梦。为了和我的生活同步,妈妈看了所有的热门美剧。后来,美国大学有公开课,妈妈也在网上上课。我至今在精神上和我妈没有任何代沟,而且,她互联网玩得比我溜,美剧看得比我多。

  2015年我开始“365天住民宿”生活实验,妈妈说,“你天天住民宿,我就天天唱一首歌”。她从那时候开始玩唱吧,每天下班后都会录一首歌,慢慢也成了唱吧上的“高手”。

  三年来用十来种不同语言学唱了一千两百多首中外歌曲。结识了国内外从50后到00后不同年龄段的歌友,还有专业的美声歌手和她合唱。很多80后90后歌友都亲切地叫她“姐姐”。为了唱好外国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她开始学习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掌握每种语言的发音规则,做到准确诵读咏唱。

  我感激她的好学、对世界的好奇和对我热爱的事情毫无保留的支持。因为她,才有了现在的我。

  我的妈妈退休后决定北漂追梦,我当时觉得这也太《月亮与六便士》了吧——by@july

  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在妈妈还没有成为妈妈之前,她是一个擅长数理的偏科文青,会弹吉他爱画画。

  理科学霸的她却奇迹般地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这可能算得上我家未解之谜前十。更匪夷所思的是,她的教学成绩还相当不错,并且学生缘极好。

  有一次帮妈妈整理工作事迹材料时发现,除了常年接手“问题班”然后化腐朽为神奇外,她默默帮助了很多学生:疏导过自闭症的孩子;给贫困生买过比赛的球鞋;甚至彻夜不眠安慰父母闹离婚打来电话求助的学生……这些她从来没告诉过我。

  这样一个够得上“三好标准”的人民教师,一路画风走向也算是中规中矩,直到有一天她跟我说,要捡起久违的画笔,那一年她还不到50。

  我原本以为是老年大学那种小打小闹的报班画画,没想到她拿出了我高三学习的劲儿,网上找课,周末报班,工作日下班后画画到深夜,天天如此乐此不疲。再加上原本就有底子,很快她就拿了不少奖。

  还有三年退休,她已经做好了规划,要去北京拜师学艺。我当时心想,这故事也太《月亮与六便士》了吧!

  现在妈妈虽然还没有正式退休,但已经在跟着一些知名画家、书法家学艺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坐二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去“北漂”学习,吃住条件都非常艰苦。

  且不论她现在水平如何,我觉得妈妈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就是她用行动告诉我: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的妈妈是70年代的程序媛+女版流川枫——by@撒马尔罕的金属

  70年代的妈妈就已经学过编程,而9102年了,我还是个电脑菜鸟;年轻时候的妈妈是厂里的篮球队员,而身为男生的我,体育……也实在拿不出手。

  我觉得我妈的酷在于她似乎没把自己当作女生,然后设定一堆“女人不行”的限制。

  我妈生于1954年,20来岁的时候,厂里有编程的在职培训,她就参加了。大型机,纸带输入,先在草稿纸上写程序,然后打孔……我觉得很超前、很酷炫。83年我出生,小时候我还在她办公室玩过apple Ⅱ。

  那时候工厂里组织篮球队、田径队,激烈的对抗运动中常见妈妈的身影。当时我还年纪小,我妈打篮球的具体样子我记不清了,但我肯定是见到过。其实当时的篮球女将不止我妈一个,一个篮球队要5个人呐,两个队对打就得十个人哦!

  包括工作也是,那个年代没有私有经济,工厂都是国有,国家又提倡“妇女能顶半边天”,我妈周围的女同事都在学编程,她可能都没觉得自己当时多么酷。

  后来我逐渐长大,妈妈年龄也逐渐大了,就比较少参与激烈的对抗性运动了。现在是“退休老太婆”啦,养花、散步、跳广场舞是她如今的日常。

  不过她的酷其实也还在。83年的我年纪也不小了,但我妈对我的期望就是身体健康,从来没有催婚催生。现在我在外地工作,她就跟我爸出去旅游,享受生活,比起“伟大”这个标签,我更希望她永远做一个很酷的妈妈。

  不会做模特的大学教授不是好演员——by@肖申克的舅妈 

  我的妈妈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但她的人设真是多到令人怀疑人生,妥妥儿的“斜杠中老年”。

  在热爱生活与自由方面她是全能的。所以我管我妈叫“秀妈”,秀恩爱的秀,花式秀妈妈。

  秀妈还是演员,是模特,上得了舞台。年轻的时候她是戏曲演员,经常登台表演;后来,颜值和身材都不错的秀妈一直都是全家的照片里的颜值担当。

  秀妈走得了时尚前端,写得了等身著作。妈妈对时尚和穿法都很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风格,我概括为“艺术家气质”,但这并不耽误她作为大学教授写学术著作的能力。

  就连下厨,妈妈都喜欢研究各国美食,在厨房里尝试新菜品,算是生活的情趣。对了,她55岁之后还要开着房车环游世界。

    
我和爸妈去大连房车旅行时妈妈就种下了环游世界的目标

    作为一个优秀的“别人家的妈妈”,妈妈能同时多线程完成这么多事情来源于她从不拖延症的好习惯,事情轻重缓急分的很清楚,自律给人自由。

    不过,她对我一直是“自由生长”的教育模式,她教会我独立、自信,热爱生活,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事业、梦想与爱好,并且这些宝贵的东西在一生中皆可得兼。

  这就是TA们妈妈的故事。在这些讲述里,“母亲”不再是面目模糊的奉献伟大角色,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梦想的独立女性,“母亲”之外,更有多面自我。

  这也是所有妈妈的故事。每个妈妈心中都曾有过属于自己的英雄梦想。

  母亲,不止属于家庭,不止关乎奉献。成为母亲之前,她们首先是自己;在我们的成长中,她们也是我们最温暖和强大的精神家园。

  这一天,我们不想再歌颂伟大,只希望所有妈妈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做最酷的“追梦人”!

  祝妈妈们节日快乐:)

  欢迎在本文下方分享你的酷妈故事。

  (荔枝特报部/李照、周诗婕、史亚楠)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