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现实中原生家庭疮疤远比电视剧更痛

2019年03月29日 15:51:3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本周,江苏卫视热播剧《都挺好》迎来了大结局,被骂了两个月的“作爹”苏大强最终疯狂戳中网友们的泪点,苏家历经坎坷是否获得“都挺好”的大和解也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这部热剧再次带热了西方家庭系统理论中关于“原生家庭”关系的讨论。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原生家庭中子女从父母那里习得一些个体经验与感受,逐渐内化成自己特有的沟通方式、应对机制等生存法则,从而指导自己未来的人际关系。在不良环境的家庭中,孩子也会被卷入父母的不良行为模式、沟通模式和情感模式里。

  剧中女主的母亲赵美兰,在家里强势专制,说一不二。她不仅把控着三个孩子的生活,甚至紧攥着整个苏家的命脉。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控制欲强的母亲并不少见。

  一天30个电话!源自妈妈欲罢不能的控制欲

  方沁(化名)快30岁了。她海外知名大学毕业,现在南京一家媒体工作。然而年轻能干的她在妈妈眼里,不过是3岁的孩子。

  “每天吃喝拉撒,什么都要汇报她,写了几篇稿子,几点下班,下班干什么了,晚上几点睡觉,买什么衣服都要穿着给她视频看,一言不合就让我把新买的短裙给退掉,说穿了嫌丢人。”

  从小到大,方沁对此似乎也习以为常。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一个想要随时随地“知道她一切”的妈妈,方沁渐渐感觉难以忍受。

  比如说,虽然相隔三百公里,但妈妈仍然每天一遍遍地电话“查岗”。最多的时候,方沁在一天中被妈妈轰炸了不下30个电话。

  “你知道一天接30个电话是什么感受吗,你还不能抱怨,你说自己忙,她就会怒吼,我一个副院长不比你忙?要不然就莫名其妙哭了,说她压力很大。如果哪天她累了不想打电话了,就会发微信给我,说我不关心她。”

   不过方沁也承认,也正是因为妈妈从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成就了自己到目前为止还不算“平凡”的履历。全市最好的钢琴考级成绩、毕业于985高校、又到海外名校留过学,在一家省内首屈一指的媒体工作。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成功,让妈妈越发觉得自己的正确,如今方沁马上要到“而立之年”,妈妈却仍然没有一丝放手的意思。

  “这让我感到窒息”,方沁说:“我知道她单身多年,我又孤身在外,她很寂寞,但我需要自己的人生空间。”

  双方争吵最严重的那一次,方沁摔门而去。

  “走在大街上,我不止一次地想,能有一辆车把我一头撞死。”

  尝试一下婚姻疗法?或许有效!

  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差异,让许多家庭陷入苦恼之中。这种强烈的“代沟”常常会进一步加剧原生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裂痕。

  如何改变?答案可能是悲观的。这种改变的代价,不仅牵扯到无限的时间、精力以及情感付出,而收获极可能微乎其微。

  对此,心理学博士、江苏省妇联首席心理专家,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给出的办法是:不要为现在的苦难寻找过去的归因。

  心理学博士、江苏省妇联首席心理专家,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CEO简里里也认为,没有谁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但是随着一个人的人格趋于成熟,是能够发展出一个新的、独立的自我,从而突破自己的“原生家庭”桎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CEO简里里

  不少心理学家们认为,婚姻可能是解决原生家庭心理创伤最好的疗愈方式。

  张纯是这种观点的坚定支持者:“让自己在恋爱中慢慢的成长,在婚姻中慢慢的改变。”与其想着改变父母,不如自己尝试做个理想中的好爸爸好妈妈,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原生家庭。

  不想结婚?你仍然需要“心理分离”

  当然对于一些暂时不愿走进婚姻生活的人来说,也需要把自己的兴奋点从与原生家庭的纠缠中抽离出来。

  简里里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和原生家庭经历一个心理上的“共生”阶段,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里,父母和子女在心理上是不分你我的。而伴随着成长,人会发展出独立的自我,和父母心理上分离。如果父母或子女一方紧抓着对方不放,那么就会带来很多困扰。

  方沁的妈妈对女儿极度的控制欲望正来自于此。

  面对这样的局面,任何一方一味的迎合往往会让这种病态愈演愈烈。方沁母女应该尝试“心理分离”。“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是在成熟以后离开原生家庭,永远不再回头的。”张纯直言。

  但尝试“心理分离”并非是要让双方简单机械地彼此在心理上疏远冷落对方。而是要想办法减少自己在对方心理中占据的分量,努力寻找其他精神元素去填充这部分心理空间。

  作为子女,方沁也要意识到,不要事事都迁就。但可以注意和母亲沟通的小技巧,缓和矛盾和冲突。比如,不必事事都告诉母亲,可以回避一些母亲特别在意的问题,多汇报她愿意听的事情。

  这种尝试成功的例子也不鲜见。

  那个“催婚的老女人”终于安心了

  上周末,钱雨回老家和妈妈一起为前年去世的外婆扫墓。第二天回南京后,她突然收到妈妈的一条微信语音。大意是,“女儿,妈妈觉得有你在身边陪伴,很幸福,很安心。”

  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让正在跑步机上的钱雨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不停打转。

  一句被妈妈肯定的话,她等了十年。

  这些年,妈妈没少为钱雨张罗过对象,中年大叔、大市场修手机的小伙儿,什么样儿的都有,每次相亲钱雨都被逼着去,但妈妈找的人她一点都不喜欢。相亲回来,两人必是大吵一架,渐渐地,钱雨成了妈妈眼里的不孝女。

  钱雨记得,妈妈说过最毒的一句话就是“谁不知道你们办公室就你和xxx这两个老女人还没结婚。”

  为了避免母亲的无休止催婚,钱雨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初,利用工作调动的机会来到南京,减少和母亲的正面冲突。其次,她开始主动沟通。

  “我和她坦白,其实我确实有自身的问题,比如性格等,我觉得自己要改善,如果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婚姻,对我,对别人,都是不负责的。”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沟通之中,母亲慢慢理解了女儿的想法。

  与“代沟”共舞,原生家庭新常态

  “父母一辈重视亲情、血缘,逼婚逼生,重男轻女等这些儿女们控诉的“罪行”都可以在传统社会中找到根源,这些观念在当时的社会情境下是合理且必要的。”社会学博士、江苏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鲍雨说。

  社会学博士、江苏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鲍雨

  “宗法制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父母对子女有绝对权威,对子女是占有的状态,子女不具有独立人格。而现代年轻人提倡个人的权利与自由,认为个人尤其是女性获得成就的方式很多元,不一定要通过婚姻才能体现价值等等。”

  如今,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文化,正在快速地嬗变。新旧文化的碰撞,反映在原生家庭关系中,就是新老代际之间的观念冲突。旧观念不断消亡,新观念不断产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大潮中,个体的努力与挣扎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现实?

  “代沟”始终是存在的。我们这代人会成为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和孩子的观念差异还会存在。并且,社会的发展变化越快,这种代际差距会越大,只是矛盾的焦点可能不是我们今天谈论的这些问题了。

  因此,下一个被讨厌的父母,可能就是我们自己。”鲍雨强调。
       (来源:荔枝新闻记者/蒋婕)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