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养老模式值得尝试和肯定|荔枝时评

2019年03月06日 15:34:14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张田勘

  (作者张田勘,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学者,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少家庭在挑选养老机构时会犯难,究竟哪家靠谱、哪个性价比合适?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填补了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的空白,方便老年人挑选满意的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出台意味着今后人们养老有了多元选择,可以找到一种性价比相对而言比较适合自己的养老机构。其实,这种选择只是养老多元化的一个局部和分支,但也说明在中国如何养老已经得到充分重视,在养老制度设计上跨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人传统的养老不过是“养儿防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养老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设计的多元养老模式是“9073工程”,即家庭自我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养老方式。90%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愿意和子女在一起的老年人,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3%的老年人通过机构养老予以保障。

  当然,这只是初步的养老制度设计,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和总结经验。未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提升,或许能够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不再是3%,而是更多。那么,《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就更有意义,因为这能让供需双方有更多的了解。当然,真正能提供让人满意的多元选择的,还是养老机构是否名符其实,不能打着五星级的招牌,提供的却是一星级的服务。

  不过,决定人们养老能够有多元选择的是多重因素,包括:身体健康或生活能自理、有充足的金钱储备、有适合自己的地方和机构、有家人陪伴、生病有人照顾等。可以看到,在这些条件中,前两个条件是极为重要的。

  满足前两个条件能保证“人还在钱也在”的现实,否则钱在人没了,就无法养老;人在但钱没了或少了,也很难养老。而后几个条件则决定了是否有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这些需要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张立龙的一项调查认为,老年人的平均余寿约为16.04年,预期完全自理、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的时间分别为10.11年、4.42年、0.88年和0.63年。这也就意味着,很多老人都可能会在养老机构内走向人生的终点。也因此,在机构养老将会是更多人的选择和需求。

  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更为舒适和幸福的生活,养老也有着多元形式,可以分为:基本的养老、良好的养老、优质的养老和富足的养老。但是,这得以身体健康和金钱为基础。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并没有从心理、生理和钱财上做好选择多元养老的准备。

  2017年针对4064岁居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三成人不知道自己年老后可能失能,超过三成的人认为失能时间在1年以下。对于这些人来说,实际上并没有做心理准备,也就是没有想到和想好可能会在养老机构走向生命的终点。

  另一方面,选择更好的养老生活是以钱财为基础的。中国目前对于养老储蓄和投资也应当给予制度设计来保障,帮助人们提前为老年生活做好准备。

  多年后,在有了较多的养老资金后,既可以让不同经济状况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养老方式,包括养老机构,也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更好地迎接老龄化社会这个考验。

  所以,《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的出台只是养老多元化尝试的起步,还需要在各个方面予以制度建设来探索和尝试养老的多元化,从而保障所有人都老有所养,尽管是分层次的。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