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阳研究团队从缅甸琥珀(距今约9900万年)中发现2枚保存精美的突眼隐翅虫化石。
白垩纪缅甸琥珀中的两种嘉年华突眼隐翅虫以及极为罕见的捕食器官
它们极其罕见地保存了高度特化的捕食器官,也就是可伸缩的“舌头”,与现生类型相似,它们能够以此捕捉迅速逃跑的猎物,如跳虫等。在此过程中它们的下唇靠血淋巴的压力快速伸出,利用末端带有粘液的肉垫黏住猎物,并将其拖进上颚范围内取食。下唇具有长距离、高速度及瞬间固定猎物的能力。
现生的突眼隐翅虫属代表的头部及其高度特化的捕食器官
这一发现代表着突眼隐翅虫特殊捕食行为的最早化石记录,直接证明了突眼隐翅虫在99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就已经演化出高度特化的捕食行为。对理解现代的突眼隐翅虫亚科内各个属的系统关系和捕食行为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9年2月18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蒙 编辑/赵恩婕)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