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中国大地沧桑巨变的40年,也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40年。伴随改革开放脚步成长起来的人们,被时代推动,亦推动时代。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担当者、亲历者、传承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一个个“中国梦”的生动样本。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重磅推出系列人物报道,为你捕捉新时代下鲜活多彩的中国面孔,带你一起感受中国发展的蓬勃动力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逐。
我叫王丰国,今年36岁,目前主要工作是进行蜈支洲岛周边海域的海洋生态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珊瑚的重要性,提高大家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
有着“海底热带雨林”美称的珊瑚是海洋生态链当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水底下的珊瑚数量正在逐年减少。
珊瑚对整个海洋生态的保护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首先,它为各种恋礁性的鱼类提供了天然的繁衍生息场所。就像我们现在做的人工鱼礁和沉船礁,也是人为地在给鱼类制造繁衍生息的场所。如果珊瑚没了,鱼类资源也会随之减少;而鱼没了,藻类就会变多,海水就会慢慢富营养化……它们之间是一条生态链。
除此之外,珊瑚还可以对抗风浪。当珊瑚礁盘的体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粉碎掉涌浪(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以减少涌浪对岸边造成的损害。
2000年,我入伍成为一名海军。海魂衫穿在身上,套上水兵服,再戴个水兵帽,显得特别潇洒。退役之前,我曾经来过蜈支洲岛三次,碧海蓝天的美景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退役的时候,有很多单位到我们部队去招人,我就打定主意想进蜈支洲岛。
刚进入蜈支洲岛的时候,我做的是潜水教练的工作。在教授潜水的过程当中,慢慢地看到,海底的珊瑚不断地遭到破坏。
一方面是自然的原因,台风、涌浪的袭击折断了很多珊瑚;另一方面是人为的原因,例如,潜水的游客不小心触摸碰到了珊瑚,导致珊瑚的折断;还有一些游客们随手抛弃的垃圾,掉在珊瑚缝里,以及渔民舍弃的渔网挂在珊瑚上,都会导致它的磨损和死亡。亲眼目睹大量地珊瑚不断地受到伤害甚至“死去”,我感到非常的心痛。
恰巧这时,我也跟着专家教授学到了一点点的珊瑚移植知识,我想将自身的一点微薄力量, 投入到蜈支洲岛地区的珊瑚恢复当中。2013年,南海珊瑚研究院的张浴阳博士来到蜈支洲岛做珊瑚移植,我就跟着他一起学习。
全世界海洋生物中的鱼类,大概有四分之一生活在珊瑚礁中。而珊瑚礁实际占的海洋面积却只有0.2%,但是它维持的生物多样性又是最高的,相当于陆地上的热带雨林。
进入了21世纪以后,中国才开始进行珊瑚礁的保护以及移植实验方面的研究。前期主要是进行移植技术的研发,目前已经进入试点示范状态,主要的两个研究地点就是三亚蜈支洲岛和西沙群岛。
蜈支洲岛是在2009年5月份开始进行珊瑚移植的。我们投了200多块人工鱼礁,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从长得比较茂盛的珊瑚母体上截取适量的断肢,然后把它移植到海底的地面上,捆绑在人工鱼礁上固定,再通过它的自然生长,来恢复成整片的珊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研究发现珊瑚在海底的礁石上,生长起来非常缓慢,一年也就长2到3厘米左右。但是如果把同样的肢体,放在隔离地面的笼具和架子上面,它一年能长接近十公分。
同时,我们还在海底投放了一种铁质的报废渔船,因为珊瑚对铁质的物品非常敏感,它喜欢附着在有铁元素的东西上面。
珊瑚移植是一项极富挑战也非常辛苦的工作。我们的工作非常受天气的影响。例如,大风天气,海里涌浪过大的情况下,人体在水里难以固定,一个涌浪过来,可能会被推至两米甚至三米远的地方,根本就没办法进行珊瑚移植。
在移植的过程中,因为害怕触碰到珊瑚引发它们的折损,工作人员的双脚基本不能沾地,整个人倒悬在水里,头在下脚在上。
潜水本身就非常消耗体力,在水下待四个多小时,比跑十公里还要疲惫。长期工作下来还会面临两大疾病的风险:减压病和风湿。每到阴雨天,我的膝盖都会冰凉。
对珊瑚周边海域进行敌害清除,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比如以珊瑚虫为主食的核果螺,还有渔网、随着上游货运船抛弃的垃圾,我们都要不定时的进行清理。
如今,我们团队已经在蜈支洲岛海域移植了5000多株珊瑚,面积将近1万多平方米。对整个蜈支洲岛来说这可能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个人来说,当你看着自己拼尽全力去保护的珊瑚,像小孩一样在一点点地长大,你会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
未来,我希望能通过我和团队的努力,把蜈支洲岛周边海域“死掉”的珊瑚,一点一滴地给恢复起来。
珊瑚移植这份工作说不辛苦也不辛苦,说辛苦也辛苦。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心态,如果你喜欢海,喜欢这份工作,那就不会觉得辛苦。还有就是看这份工作的成效,蜈支洲岛是中国的第一个热带海洋牧场,如今已投放人工鱼礁1400多个、船礁30余艘,共计5万多立方米,初步显现出海洋生态修复效应。能让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围绕着这片土地的广阔海域,变得更好,哪怕只有那么微弱的一点点“更好”是因为我们,都足以让我热爱上这份工作。
【编者手记】
王丰国和他的团队,以及从事环境保护的千千万万人,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甘愿为了她“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不出意外,在数年之后,荒凉的海底将再次长成姹紫嫣红的“珊瑚森林”。但此时是否也应该想想,当王丰国他们在为了海洋生态恢复而拼尽全力的时候,作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个人,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少一些毁坏,少一些伤害,保护环境,从每个人做起,爱土地、爱大海、爱地球!
进入专题,了解更多>>
(编辑/盛明珠)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