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错用张爱玲语录,不读书的何止是明星|荔枝时评

2018年12月17日 16:17:4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曾于里

  (作者曾于里,“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文化评论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昨天,马思纯发微博转发了一个“张爱玲假语录合集”,并就之前在微博中对张爱玲作品解读有误道歉。她写道:“感谢指正,虚心接受。”

  事情起因于12月15日。马思纯在微博发布关于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的读后感,而在此之前,《第一炉香》被传出要改编成电影王安忆担任编剧,许鞍华担任导演。马思纯的这条微博,似乎坐实了她要出演女一号“葛薇龙”的传闻,也由此引来不少张迷的反对。

  马思纯形象与书中的葛薇龙不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她对《第一炉香》的解读,暴露出的文化素养着实令人担忧:她真的读懂《第一炉香》了吗?她能够诠释得了这个角色吗?

  当日,马思纯的读后感就遭到微博大V“衣锦夜行的燕公子”的嘲讽,说“把哈姆雷特看成哈利波特”。张爱玲资深粉丝“张迷客厅”也下场批评马思纯,指出马思纯2011年和2015年微博引用的张爱玲语录,张爱玲都不曾说过,并劝告马思纯少看假张爱玲语录,多读原著,直接官宣新戏,少写读后感。此事更引发了公众对于明星群体的批评:国内明星都不读书啊?

  这不是马思纯第一次用错词、表错意,她的微博常常是文绉绉、疼痛青春的调调,爱用华丽的形容词,可又经常用错地方,“曲终人散”“旷日持久”“一言难尽”“琴瑟和鸣”等词,没一个用得准确。而在她之前,靳东抄错古诗词,舒淇转发包括“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在内的“莫言小说里最深刻的十句话”;杨绛先生去世时,转发假语录表示悼念的明星更多。因此,互联网上不时有人嘲讽明星“脸蛋好看,头脑简单”。

  诚然,当前国内艺人的培养体系,对艺人文化课的要求非常低,很多艺人的文化素养确实不高,但术业有专攻,不必对演员有智力上的优越感。虽然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提升理解剧本的能力能让演员与角色更贴合,但演技与演员的文化素养并不呈正相关关系。演技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并不是你从北大毕业、对表演理论知道更多,表演就一定比马思纯更有张力。

  与明星错用语录对应,另一种跟风批判的现象也很有意思。

  以此次马思纯事件为例,不少网友义愤填膺地站队,洋洋洒洒批判马思纯的同时,却把《第一炉香》写作《第一香炉》,甚至有粉丝说“我还以为张迷客厅是张爱玲本人亲自管理呢,看了半天不是啊”“张爱玲没出来diss她,也用不着你这个外行人理解”……可见,又何止是马思纯不读书?

  实际上,马思纯错引的那些张爱玲语录,一直以来都在互联网广泛传播,伪名人语录从柏拉图到莎士比亚,从孔子到仓央嘉措,从张爱玲到白岩松,古今中外,一应俱全,受众不仅仅是明星群体,也包括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网友。

  损坏名人声誉,亵渎真正文化,“伪名言”从本质上作为一种文化造假,为何能够大行其道?众人又为何屡屡上它的当?

  一方面,是社交网络上的“表演”冲动。很多人将热爱文学艺术视为一种“装饰”,好像引用几句张爱玲、鲁迅、钱钟书,就意味着学识渊博、遗世独立、清高脱俗,但他们对张爱玲、鲁迅、钱钟书的认知,也不过是课本或网络上知悉的只言片语,很多人甚至从没读过他们的作品,踩到地雷也并不意外。

  另一方面,伪名言中情感鸡汤占最大比重,爱情是最大的母题,文笔优美感伤,情绪煽动性强,极易满足传播者“杰克苏或“玛丽苏”的自我想象,好像说几句感伤语录,就有温柔勇敢的情郎能够从千万人中找到自己

  乍一看,错用伪名言也不是什么原则性错误,但伪名言仍值得警惕。它们的问题是:华丽空洞、诉诸情绪冲动、不讲逻辑、没有思考。当读者长久沉浸于类似的信息,不仅会越来越“多愁善感”和不切实际,还会变“笨”,什么书都能读成疼痛文学,什么事都是用偶像剧的思维解决。阅读没有捷径,想要提升文学素养,还是克服惰性,多读好书吧!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