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常州人心里,记忆常常是一种味道
萝卜干混合着大麻糕
简单、朴素,却忘不了、掩不掉
更多时候
城市的记忆浓缩为一家家浓情老店铺
任时光变迁,星月更替
它的闪光的金字招牌始终未变
在旷远的夜色中,点亮一座城,温暖几代人。
▲摄影:好汉
而在常州
承载了老常州人关于美食记忆的
莫过于双桂坊了
今天,小编带你去瞧一瞧这个宝藏之地噢
记忆里的双桂坊
双桂坊是与科举制度相关的最古老的地名。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在此居住的宋维、宋绛兄弟,同登进士第,常州官府令改“来贤坊”以纪其事。无独有偶,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又是在此居住的丁宗臣、丁宝臣兄弟同科中进士,郡守宋蟾将来贤坊更名为双桂坊,取双双蟾宫折桂之意,名声大振,至今已980年。在宋代,双桂坊还是与乡同级的行政区划之一。
双桂坊人文荟萃,巷中有巷,四通八达,宛如一座迷宫,奥妙无穷,它见证常州了1000多年的历史,留下各朝各代名流雅士的足迹及地方美食文化的熏陶、练兵的要地,其浓郁历史文化氛围,鲜活古朴市井场面,为当之无愧的常州第一街。
东起晋陵中路,西至南大街,双桂坊全长400米,自古以来是城中饮食业较集中的街巷,马复兴的阳春面、八仙粥店的桂花糖芋头等美食给老常州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走进老常州人回忆里双桂坊的美食世界。
义隆素菜馆
始建于清末民初,原址在惠民桥南堍,1995年左右搬到双桂坊,是一家专营素食的面馆。该馆最大特色为素火腿,品种多样,特别是虾子素火腿、蘑菇素火腿声名远扬。其工艺制作复杂,以豆腐衣配以调料,经过制卤、挤干、铺摊、叠卷、蒸熟等七道工序制成,色泽呈棕红琥珀色,香味浓郁有回味,柔中带韧爽口,是佐酒下饭休闲的好食品。
迎桂馒头店
以前常州小笼馒头当以老迎桂馒头店为最佳。常州小笼馒头经过熬蟹油、制皮冻、制馅、用紧酵面包制,上笼蒸熟。特点是:蟹油金黄、蟹香仆鼻、肥而不腻、汁水鲜美、皮薄有劲、馅芯嫩滑爽口,配以姜丝香醋佐食,其味更佳。每到秋天螃蟹上市季节,常州人就喜欢到双桂坊迎桂馒头店去品尝加蟹小笼馒头,小笼馒头是现做、现蒸、现卖,才能保持良好的口感,因此吃小笼馒头必须要排队等候。
银丝面馆
常州银丝面在1958年创制,座落在南大街中段,不光是汤料好,更主要的是银丝面馆的面条,是自己店里用上等的精白面粉加上一定比例的鸡蛋白,用特制细齿面刀轧制而成,富有韧性,爽口不腻。常州人对于面有一种特殊的情怀,红汤面、白汤面、拌面、大排面、大肉面,这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年龄段,无论年女老少都爱那一口千丝万缕的银丝面。
有些味道,属于时间
双桂坊,曾经见证了一座城的种种过往
如今的双桂坊更像是常州的一张美食名片
南来北往的人来到常州
都会禁不住双桂坊的诱惑
来打卡常州美食名点
半山亭麻糕店
双桂坊的桶贴大麻糕酥香松脆,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欢迎,大家认定这就是老常州大麻糕的味道,热乎着的麻糕的确香脆松软,皮薄酥重,难怪乾隆皇帝对之喜爱有加。
双桂坊豆腐汤
这是双桂坊特色小吃,在传统的豆腐汤基础上选用纯草鸡汤作原汤熬制,放入豆腐花,豆斋饼、榨菜末、百叶丝、葱、姜等配料,为口感滑腻、豆香扑鼻、营养丰富的小吃。
四喜汤圆
常州的四喜汤团是寓意非常深刻的一道传统点心,不但是传统佳节“团团圆圆”的点心,更是具有文化内涵的传统食物。四喜汤团有芝麻、豆沙、白果、鲜肉四种,用水磨糯米粉制成,由于四种形状不同,而寓意四喜,也称为“福、禄、寿、禧”。
常州的传统风味
经历了无数双筷子的检验
是几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回忆
如今,它们仍然妆点着常州美食菜单
讲述着一个个后会有期的舌尖故事
寻觅常州这座古城最正宗的味道
一定要去双桂坊走一走噢!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