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
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是当时东西方国际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一座与罗马、开罗和雅典并驾齐驱的古都,有着盛世的商魂。
在计划经济时代,西安曾经抖过、阔过。那时,她位列中国八大城市之一,聚集了全中国最多的苏联援助项目,各种资源唾手可得。
改革开放之后,习惯了在计划下过日子的西安,一度背上了历史的重负,甚至成了贾平凹笔下的“废都”。
然而到了2017年,这里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户市场主体诞生,成为全国第七个市场主体过百万的城市。今年前十个月新增落户人口超90万,相当于再造一个中等城市。西安成为新一轮“抢人”大战中风头最劲的城市之一。
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造”曾经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今天的西安,又在用哪些“中国造”续写新丝路传奇?荔枝记者带着这样的好奇,走进了位于西安市北部的西安经开区。
重卡组装只需3分钟,开往90多个国家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企业,前身是始建于1968年的陕西汽车制造厂。
集团现有员工2.8万人,资产总额533亿元,位居中国500强第267位,中国机械500强第22位。
在陕汽的重卡组装车间,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幕:常在高速路上见到的陕汽重卡X3000型大块头的货车,从“空壳子”进入车间,到变成一辆完整的车开出车间竟然只需要3分钟!
车间内两条生产线同时运行,每条生产线条达470多米,一边组装驾驶室,一边连接车头车身,每一边完成所有工序大约需要6分钟。两线同开,每3分钟就有一辆崭新的重卡下线。
现任陕西重汽装配总长内饰装调工的胡文芳告诉记者,30年前,她进厂的时候,正逢陕汽转型的阵痛期,那时的她以为自己在陕汽呆不了3年就得失业。
“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三四个月没拿到工资,当时大家都觉得,企业撑不下去了。”
陕汽党委宣传部部长任宁科介绍,那个时候正值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一直依赖军车订单的陕汽,遇到了发展的寒冬,一年几千辆军车的产量压根儿养不活几百名员工。
出路在哪里?
陕汽的答案是通过创新,实施“军转民”战略。
——股权结构上,依托陕汽的优良资产,大胆引入民营资本并实现资本重组,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重组后的陕汽集团,陕重汽占股49%、潍柴动力占股51%,拥有陕西重汽、汉德车桥、通力专用车和西安康明斯等22家参控股子公司。形成了陕汽、潍柴动力、法士特、汉德等黄金产业链,在体制上实现了从上到下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经营模式上,从原先被动接单生产改为主动开拓市场,在各省发展经销商进行整车销售。同时按照销售到哪里,服务就跟随到哪里的理念,设立自己的4s店。
——产品开发上,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品。
2003年引入MAN F2000技术,在当年可谓国内欧款驾驶室最早车型之一,宽大的驾驶室吸引不少用户购买;
进入“十三五”以来,新一代军车成功中标,新一代产品平台即将成功上市,天然气、新能源、纯电动产品行业领先。
——技术研发上,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占领制高点。目前陕重汽已经成功开发出以CNG、LNG、纯电动等为动力的多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品并拥有38项专利技术。其中,天然气重卡市场份额超过45%,以绝对优势引领着行业发展。
依靠连绵不绝的“创新组合拳”,陕西重汽打出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2017年,陕汽集团累计生产商用汽车19.1万辆,累计销售商用汽车18.9万量,产销量跻身国内重卡市场前三名。今年产量继续大幅增长,上半年陕汽就已实现生产各类汽车11.39万辆。
对于老员工胡文芳来说,陕西重汽的涅盘重生,她的人生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这位三十年前拿着每月42块钱学徒工资,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而迷茫的老员工,现在已经具备了技师职称,每月收入将近6000块钱。
“儿子今年刚毕业,我打算让他也进厂。”胡文芳告诉荔枝新闻记者。她的脸上,洋溢的是对未来的自信与憧憬。
新材料世界的“王者”长啥样?
网络世界常言道:“闪瞎了我的钛合金狗眼。”这个“钛合金”究竟是个啥,有什么用途?来跟着荔枝记者到西安经开区的西部超导看看。
材料工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产业,新材料的研发与制造水平决定了制造业的高度。
成立于2003年的西部超导,从年龄上看,是一家新生代的企业。
不过这个新生代的企业,却头顶多个耀眼光环、打破了多种材料的国内空白:这里生产的航空用新型钛合金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航空关键钛合金材料的封锁和禁运;超导线材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代表中国为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核心装置提供关键材料。
到了展厅记者才知道,讲真,除了做“狗眼”之外,钛合金材料因其耐蚀性好、耐热性高,半个世纪以来主要被用于航空航天器的发动机制造,近年来也被用于制造人造骨骼。
西部超导生产的钛合金棒丝、锻件主供军用,我国多种新型号战机、船舰上所用的钛合金都由西部超导供应。
西部超导副总经理李建峰介绍,目前公司的订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钛合金材料,二是超导材料。
自人类发现超导现象,超导材料多被用于输电线、磁悬浮、及核磁共振仪。直到上世纪末,我国的超导产业仍是一片空白。西部超导是填补这一空白、使超导材料实现国产化的重要企业。
李建峰现场向记者展示了超导材料的内部结构:原来一根头发丝粗细的超导材料剥开来里面竟有8000跟导丝。
他介绍,西部超导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可以实现核磁共振仪中的超导线圈从原材料到成品全部自主生产的企业。
目前西部超导有年产400吨的超导线材生产线,每年出口300吨左右。做一台超导磁共振成像仪需要1吨线材,300吨就相当于生产300台超导磁共振成像仪的需求量,而国内年供应量约100吨左右。
李建峰介绍,企业成立时不是没有其他省份抛来过“橄榄枝”,但西安经开区的招商引资政策非常吸引人——从土地转让到税收减免,再到贴息贷款,这些帮助西部超导度过了孵化期。
企业逐渐壮大后,经开区又协助公司申请国家项目,对高端人才进行补贴,这些都是吸引企业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千年丝绸之路的“变”与“不变”
在144平方公里的经开区,聚集着3万6千家企业,其中既有世界500强的可口可乐、西门子,也有央企投资的中国兵器、中国北车、等,还有陕西重汽、西部超导、吉利汽车等80余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
产业范围囊括了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材料、现代服务业,并在2017年建成了西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基地。
2017年经开区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427亿元,现代服务业营收达1369亿元。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经开区作为西安开放经济的试验田,站在了向西开放的最前沿——近年来西安经开区加快推进经开产能走向国际,推动区内陕汽集团、广联达等企业在中亚、东南亚布局产能。
沿着同一条“丝绸之路”,趟过数千年的沧桑,今天,汽车、超导材料等高精尖产品取代了传统的茶叶与丝绸。供给世界的“中国制造”变了,不变的是西安这座城市寻求开放、拥抱世界的胸怀。
(来源:荔枝新闻专稿/陈玉洁)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