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聚焦大运河产业发展新机遇”的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在杭州举办。论坛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大运河沿线城市代表、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运河保护与运河流域协同发展。《来自中国的明信片:大运河纪行》新书发布会也在论坛上同期举行。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朱民阳在主旨演讲中阐述了对运河合理利用的理解。他说,合理利用是对运河最好的传承和保护。利用也是保护,而且是最好的保护。中国大运河跨八省(市),据粗略统计,八省(市)GDP总量约占全国的45%,沿线35个城市有25个城市居全国前100位,说大运河沿线是经济重心一点也不为过,对这样一个经济长廊进行科学规划、在保护中利用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
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在演讲中说,大运河代表的东西很多,代表交通、交流、沟通天下、区域发展、城市繁荣、中外文化交流、中央与地方关系等等,可以赋予她很多的功能,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品牌价值非常地高。
他说,中国有三幅非常著名的社会经济文化风景的长画卷,一个是《清明上河图》,一个是《姑苏繁华图》,一个是《南都繁会图》。两幅是和大运河有直接关系的,一个是宋代的,反映北宋的都城东京。再一个就是反映苏州,苏州是运河时代经济发展最高的城市。三幅图里面反映了很多是老店家、老字号的店铺。有的学者研究《清明上河图》,专门去数有多少家店铺,他们想从这里面找到很多的东西,中国的第一个商标产生在运河沿线。他建议,现在要挖掘资源,讲好老字号的故事。
《来自中国的明信片:大运河纪行》作者David Pickus等在新书发布后说,“大运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当我开始撰写大运河的故事时,我从一开始就把它看做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一个人类世界通过不断努力将各种事物、人群团结在一起并将文明延续的故事。不仅仅是整个国家和人民都团结在一起,大运河的故事也体现了“人定胜天”这样的精神。正因此,我们不应仅仅把大运河看作是一个静态的事物,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行动。”
除此之外,来自北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等六座城市代表举行仪式,共同推进“运河城市协作体”建设。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申遗成功后,杭州市委市政府对运河的保护、传承及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大运河国际论坛从2016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论坛的举办旨在为运河沿线城市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加强沿岸城市经济带区域合作,同时挖掘中国大运河的文化内涵,探讨遗产文化的传承发展,提高中国大运河的国际地位。(荔枝新闻 记者/孟孟)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