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实习记者/戴芷晗 摄影/奚欣晨)
父亲饮鸩而亡、母亲自缢赴死,他出生当日,一家三百余口惨遭灭口,唯有他一人艰难被救,独自存活。他命运多舛,一出生便身兼复仇重任,他的一生注定不平凡。他就是春秋时期期晋国贵族赵盾之子赵氏孤儿---赵武。
现场剧照
11月24日晚,昆曲《赵氏孤儿》作为第二届京昆艺术群英会参演剧目,登上了紫金大剧院的舞台。北方昆曲剧院的表演艺术家们用昆曲演绎这部扣人心悬的历史悲剧。演出当晚现场座无虚席,演出精彩万分,观众们沉浸在这出悲剧的悲壮之中,久久无法平静。
现场剧照
《赵氏孤儿》改编自元杂剧,基本保留了元杂剧的戏剧结构和故事的关键元素,全剧融西方歌剧音乐结构与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戏剧结构于一体,诠释了一个用亲儿换取赵氏孤儿的忠义义士的形象。
「剧情梗概」
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便设计陷害,诬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因此被满门抄斩,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盾自杀。公主被囚禁府内,生下一子,托付于草泽医人程婴,亦自缢而死。
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看守将军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又假传灵公之命,要将晋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二人商议,程婴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命脉。程婴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亲手剁死,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赵氏孤儿)认作了义子。
十五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见时机成熟,便绘一手卷,赵氏孤儿方知赵家冤仇,悲愤不已;此时灵公已亡,悼公在位,因屠岸贾兵权太重决意铲除,便命赵氏孤儿暗中捉拿屠岸贾,酷刑处死。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被赐名赵武,救护赵家的众人受到封赏。
现场剧照
「程婴,一个舍生取义的千古义士」
程婴的扮演者袁国良老师是一个能文能武、唱念做俱佳,表演细腻大方的优秀老生演员。“我在演绎程婴这个角色的时候,心是非常的疼的。” 袁国良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谁敢动我的孩子,我想程婴的内心也会这么想。”所以在他决定用自己的亲儿换下赵孤的时候,在亲眼目睹自己亲儿被残杀的时候,他悲痛得浑身颤栗,却也只能拼命克制。那一种“泪珠儿不敢对人抛”的绝望演绎的漓淋尽致。“整个戏是非常有压抑感的,我演完回家都睡不着觉。”袁国良老师心痛地说道。他演绎的程婴细腻传神,水袖和髯口同时飞起,干净而利落,一系列动作与舞蹈身段相呼应配合,从各个细节中刻画出程婴的谨慎、惊恐、悲伤、彷徨等内心情绪。
现场剧照
在戏的最后一折,在程婴忍辱负重二十年后,赵氏孤儿终于报得大仇。此时,舞台上只见程婴苍凉而又落寞的背影。“程婴在这部戏中是最孤独的人。”整部剧的悲凄气氛在此时被烘托到极致,连在场的观众都为之扼腕叹息。正是这样一位义士英雄的壮举才成就了赵氏孤儿,乃至整个赵氏的复仇大计。
《赵氏孤儿》中,程婴扮演者袁国良接受采访
「一黑一白一红,烘托出低沉悲凉的氛围」
该剧的演员服装颜色都是白色或黑色。“白为忠黑为奸”,唯有赵氏孤儿身穿红色戏服,因为他就像是一滴血,渗透在整部戏中。该剧的整个舞台采用了极具现代风格的舞台设计。黑白的色块和布景上仅有异色书写的“赵氏孤儿“四个字,鲜红的字体飞洒在黑白的布景上,让整部戏一开始就营造出一丝低沉悲凉的基调。
现场剧照
在布景上较为突出的红色横线和舞台中央的红线铃铛有着独特的寓意。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每一个线条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体,戏中也将这个思想巧妙运用,每死去一个人,布景中的横向线条就多了一条红线,意味深长。舞台两边运用了白色的虚化,和布景的线条相呼应极具张力。在戏结尾,舞台上所有的布景和声音都被隐去。一个全白的舞台呈现在观众眼前,程婴身着白衫,一人独自踉踉跄跄走向舞台深处。没有复杂的唱腔和舞台,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意。
现场剧照
昆剧《赵氏孤儿》还原了一种慷慨悲壮的古典风貌。通过塑造程婴这样一位个人境遇悲苦但精神无比高尚的人物,从而打动成千上万的观众。该剧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主流精神,反映出程婴这个人物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在现代中国,这种舍己救人、矢志不渝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代代传承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