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分拣快递,“中间商”赚了多少差价?|荔枝时评

2018年10月24日 14:47:2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西坡

  (作者西坡,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时事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郑州科技学院的学生被安排做快递分拣工的消息在网上火了。学生反馈称,他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没有休息日,甚至有时天天工作到晚上12点。如此辛苦两个月,一共拿到3300元的实习工资。昨天上午,郑州科技学院官方微博称,针对该事件,学校将与企业充分沟通,作出相应调整。

  其实郑州科技学院不是第一次出这种新闻了。这种“校企合作”似乎是该校的特色,该校还曾被评为“郑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示范单位”。虽然不断有学生抗议、抱怨,但多年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在百度贴吧有新生问“实习怎么可以不用去啊”,老生们的答复是“怎么都不可以”。这次新闻出来之后,还有人在贴吧里发帖支持校方,说“挣点钱没什么不好,这下玩大了,学校名声弄臭了,对你有好处?”

  这么干的绝对不止郑州科技学院一家学校,但存在不等于合理。“挣点钱没什么不好”,大学生也不是不能分拣快递,必须建立在实习自愿的基础上。而这些学校以“校企合作”、“帮助就业”的名义,把学生输送到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都会拿学分、毕业证等对学生进行要挟。

  校企合作本来是一本好经,但是一旦念歪了,就会沦为“校企合作压榨学生”的丑剧。今年4月份,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发现一起(强制实习),抓一起,绝不手软。

  强制实习乱象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学校作为“中间商”,有没有赚差价?

  每天“实习”10小时,已经超过了法定工作时间,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可以估算的。但是学生们拿到的实习工资,却大大低于市场水准。这中间必然有差价。而且因为学生人数多,累积起来肯定是一笔可观的收益。那么这些钱跑进了谁的口袋?

  抓住“差价去哪了”这个核心问题,才能刹住强制实习的歪风,保障学生群体的利益。这个利益链条上有几个环节,企业、学校、辅导员。只有从利益流向着手,追责到个人,做成几个标杆性案例,才能产生足够的震慑效果。

  学校必须摆明自己的位置,自己到底是学校还是招工中介。学校有学校的职责,中介有中介的规范。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两头的好处都占了,两头的责任都不担。道理一向很简单,但利益使人善于装睡。因此有关部门在查实之后务必要进行处罚,否则所谓的通报整改也只是流于表面而已。让真正的责任人吃到苦头,才能有效保护学生群体的利益。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