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四十年】记忆篇·蔡小彬:扬高汽渡掌舵20年

2018年10月23日 11:30:5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改革开放四十年,在民生方面的变化,正是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这个时代,从泥泞小径走上富裕之路;我们用光影记录这个时代,从黑白灰到色彩斑斓。8月起,江苏新闻广播推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幸会,四十年》,沧海桑田感受生活巨变,平凡故事见证伟大时代!

  “轮渡”曾是连接大江南北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长江大桥的崛起,天堑变通途,“轮渡”这个承载着人们出行记忆的词语,也正慢慢淡出历史。扬中市扬高汽渡是目前扬中仅剩的一条长江汽渡航线,蔡小彬在这条航线上掌舵20多年。

  蔡小彬每天驾船往来的扬高汽渡航线连接扬中和泰州,原本是扬中连接苏北的唯一通道,如今站在渡船上,我们就能清晰看到下游不远处巍峨壮观的泰州长江大桥。

  蔡小彬:“现在大多数车从桥上走了,一个是方便,第二个是不用等,受天气等影响比较小,我们现在一天的客流量在几千。”

  扬中四面环江,在过去,船是人们走出小岛的唯一交通工具。上世纪60年代,扬中第一条汽渡航线开通,实现了扬中对外直通汽车。改革开放后相继开通了连接苏南、苏北的四条航线,追赶汽渡的日子,成了几代扬中人心中永恒的记忆。1994年6月,扬高汽渡开通,不仅改善了扬中的南北交通,也促进了扬中经济的发展。大学刚毕业的蔡小彬开始了船员职业生涯,常年往来于长江两岸,他习惯了码头上等待、分别、欢聚的场景。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时的码头就是一个小市场,早的时候,班次少,错过一个班次等下一个班次要等一个多小时,有急事怕错过班次,要提前几个小时往码头赶,晚上十一点以后没有船了,遇到有大风、大雾的天气停航了,再重要的事,也只能等,多的时候车子要排到多少里远。”

  1994年10月,万里长江上第一座由农民自筹资金兴建的扬中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彻底结束了扬中千年孤岛的历史,第一条汽渡航线在运营了二十多年后退出了历史舞台。随着国家大交通建设,扬中的对外交通也开始步入了桥的时代:

  “后来有了扬中二桥,泰州大桥,不光是岛内连接起来了,现在已经真正成了连接苏南苏北的‘江中跳板’。其它轮渡班也都渐渐取消了。”

  从望江兴叹到一岛三桥,轮渡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扬高汽渡成为了长江扬中段唯一的航线,也许过不了多久,蔡小彬也将面临重新选择职业,但他的心中充满自豪。

  “汽渡虽然退出舞台了,但它见证了过去的辉煌,反映出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

  (扬中台记者何跃华、编辑匡蔚青、申红)

  更多详细音频请收听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18:00-19:00)《新闻早高峰》(7:30-9:00)每周三、周五播出的《幸会,四十年》报道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