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四十年】奋斗篇•丁庄村“葡一代”的致富经

2018年10月23日 10:48:20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改革开放四十年,在民生方面的变化,正是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这个时代,从泥泞小径走上富裕之路;我们用光影记录这个时代,从黑白灰到色彩斑斓。8月起,江苏新闻广播推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报道《幸会,四十年》,沧海桑田感受生活巨变,平凡故事见证伟大时代!

  “江苏葡萄看句容,句容葡萄看丁庄”。从1989年的2亩巨峰葡萄开始,发展到现在的2万亩葡萄,小小葡萄为丁庄村带来了甜蜜生活。作为第一批种植葡萄的人,67岁的毕年胜是见证者。

  在丁庄老毕家庭农场,毕年胜正在棚内检查葡萄的成熟情况,避雨设施棚内的巨峰葡萄已经结束,接下来,红罗沙、美人指、贵公子等多个晚熟品种将陆续上市。说起葡萄,老毕如数家珍。

  “我今年76号就卖葡萄了,每年都是开市比较早,收官比较迟,所以一般的我都要卖到101号,今年阳光玫瑰(价格)上扬,去年卖30,今年卖40 ,卖40还是供不应求。”

  毕年胜1971年参加武装民兵,1984年到1994年,先后担任丁庄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候,村里主要种植水稻、棉花,村民收入较低。1995年,毕年胜承包了50亩地试水种植大枣,由于气候不适应,种植大枣失败。在“老方葡萄”当家人方继生的带动下,毕年胜改种了巨峰葡萄,成为了丁庄村的第一批葡萄种植户。

  “种了之后第三年,1998年就看到有效果了,达到了2000多斤一亩,1万块钱一亩,那个时候五块钱一斤,是相当贵了。那个时候卖水稻只有几百块钱一亩。棉花180块钱一斤籽棉,一亩田产到300多斤,最高不过700多一亩。”

  从一开始的4亩,到如今的50亩经营面积,毕年生在丁庄种葡萄的名气越来越响。绿色防控、避雨栽培,在传统巨峰、夏黑等葡萄种植的基础上,引进白罗莎、红巴拉多、金手指、阳光玫瑰等30多个葡萄珍稀品种,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了葡萄品质。

  “葡萄从一开始很少到逐步增加,到最后大面积全部上来,要想提高经济效益,要想把丁庄葡萄卖出好价钱,要转换品种,多品种。过去1万块钱一亩,除去成本,能划到7千块钱一亩,现在我们的净效益也要划到2万块钱一亩没问题。品种调整了,价格上去了,环境打造了。我家还有农家乐,好吃饭了,还好钓鱼、采摘蔬菜。”

  近两年,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模式不断发展,丁庄村不仅有了顺丰快递提供上门服务,还覆盖了WIFI。毕年胜也玩起了微信,不时在线上发布自家的葡萄生长过程,网上下单的顾客越来越多了。

  “这两年茅山镇政府也在组织‘葡二代’去日本学习,怎么样来修果,怎么样来管理,怎么样省工。我已经有67岁了,要把我的经验传给二代、三代,必须要把基础工作打好,我还是蛮有自信的。”

  (镇江台记者沙月莹、编辑匡蔚青、申红)

  更多详细音频请收听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晚高峰》(18:00-19:00)《新闻早高峰》(7:30-9:00)每周三、周五播出的《幸会,四十年》报道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