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大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人物和事迹。一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为更好激发全省人民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江苏广电总台10月8日起推出《致敬改革者》专栏,聚焦为江苏改革开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挖掘改革开放生动故事,集萃改革开放思想观点,展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有益借鉴。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常州科教城把产学研合作作为突破口,通过对接名校院所、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打破创新条件先天不足的缺陷。如今这里平均每天诞生1家高科技公司、新增4件授权专利,成为常州的"创新之核"。
在常州科教城的遨博(江苏)机器人有限公司,工程师黄国年正忙着在对布匹机械抓取装置进行最后调试。这个由公司自主研发的机械手臂以及前端应用装置,可以实现机器自动抓取布料,解决了现有生产线上,布料取放必须依靠人工的问题,这是缝纫加工行业实现全程自动化的技术关键。
遨博(江苏)机器人有限公司工程师黄国年:“布是软的,一拽就往下拖,怎么平抓、平放就是一个难题,现在机械手臂参与生产,自动化缝纫就能打通了。”
为传统制造业插上智能制造的翅膀,是遨博公司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常州科教城诞生的初衷。常州是制造业大市,民营经济发达,然而进入21世纪后,民营企业弊端逐渐显露:创新后劲不足,转型升级滞后。针对这个问题,2002年,常州把全市6所高职院校集中起来,建成以高职教育为特色的"大学城",着手培育大量高技能人才,满足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升级的需求,当时在全国独树一帜。2005年底,常州在"大学城"基础上建设"科技城",创建技术研发、科技创业中心,吸收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全国50多所名校院所、企业研发总部来此创业。到2007年,科技城又蜕变为融大学、研发机构、企业、孵化器为一体的"科教城"。
遨博(江苏)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洪兴:“提供了各种平台和机会,在人员、政策、资金配套方面,我们收益很多,还有就是人才优势,我们招一些应用技术人才非常方便。”
为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补足"智力支撑"的同时,常州科教城还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刺激这些制造业"细胞"的活跃。科教城明确了"智能、设计、信息"三大产业方向,定期组织开展金融"天使下午茶"、营销"安琪下午茶"、服务"半月下午茶",推动企业同资本、人才、市场的有效对接,为创新创业不断注入新动能和新资源。
目前,中科院和国内著名大学在常州科教城建立了31个研发平台,今年上半年,常州科教城首次实现半年度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增幅超过30%;企业总数达2700多家;科技人才累计达2.06万人。常州科教城连续四年荣获《创业邦》"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二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
常州科教城管委会副主任路琦:“发挥我们科技园丁的精神,一切围着企业转,一切围着企业干,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载体、产业聚集地,培育我们自有的科技型、先导型企业,让科教城形成以企业为主的氛围。”
【关键一招话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常州把科教资源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将引领式创新作为重要战略,紧紧扣住"产学研用"结合和"一切围绕企业转"的服务理念,探索出一套"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创新方法论。这一生动实践再次证明:以创新谋发展、推动人才、企业、平台的相互支撑,形成高效、立体的产业创新体系,是关键一招。(常州台/报道 王硕 周杨杨/编辑)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