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孝”成为永续传承的民族气质

2018年10月14日 12:06:2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李柱石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五集《报得三春晖》,以孝道为主题,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古典诗词,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理念。使“孝道”提升到“为人民服务”的国家治理层面,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现大孝、大爱、大义,为孝道美德注入了丰富内容和新的活力,开辟了新时代孝道观念的新境界。(10月13日 央广网)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古有“举孝廉”这种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将孝廉作为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体现国家和社会对于“孝”的重视以及“孝”对个人立身的重要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孝老爱亲的思想观念,并时刻为我们做出榜样。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根植于心的孝与爱融入工作之中,升华为对社会所有老人的大孝和大爱,为孝道美德注入了丰富内容和新的活力。孝不仅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更是伴随一生的精神财富与社会进步的内在助力。孝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上升过程,常怀孝心,其心也有爱,其志也博大;以孝为常,社会亦温暖,民族亦强大。

  砥砺孝老爱亲的立身孝道。“人之行,莫大于孝。”党的十八大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写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德为重,以孝为先,做人就会更有底线。“孝”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是凝聚家庭情感的纽带,也能传递长辈们的人生智慧,如:曾国藩曾提出“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百善孝为先”,重孝之人能收获一颗善心、一份智慧、一身正气。“孝”应成为每一个人正作风、正家风的基础。要在全社会重视孝老爱亲的家风教育,为个人发展筑牢“内在”根,厚植“道德力”,以孝廉带动向上有爱、积极正派的人生态度。

  涵养温暖有爱的社会温度。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和谐美满、仁者爱人,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温暖人心的社会温暖。涵养“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的“德行力”,就是在为社会不断积累并输出向上向善之力。尊老敬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孟子有云:“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爱的温度”不是物质与财富能简单衡量的,如果一个社会里自私自利、人人自危,那么再多的财富也是冰冷的,唯有善待我们身边每位老人,推己及人,让“扶起老人”、“帮助老人”、“关爱老人”成为“孝”的常态,生活才会更加温暖。

  弘扬忠孝节义的民族大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符号。早在中国西周就开始有孝道,儒家思想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世界性的影响。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转,除制度之外,情感的纽带、感情的约束也有着巨大的作用,传承自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是凝聚国家情感、凝聚亿万中华儿女为中国梦而奋斗奉献的软实力。当优秀的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交融,当平日积累厚植的孝廉家风与家国情怀相碰撞,必将散发出承载民族大爱的忠孝节义之光辉,这份人性光辉让社会充满着温暖,让前行充满深沉动力。

  孝廉传家久,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成为永续传承的民族气质,让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中华民族更加自信,让熠熠生辉的精神文明在新时代的土壤上落地生根,在伟大的事业中结出累累硕果。(李柱石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