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十年 改革再出发】过去:“五讲四美”从这里发端 如今:成为全国首个文明城市群

2018年10月09日 11:40:59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五讲四美”是上世纪80年代最经典、最耳熟能详的口号之一。而它的发端就在无锡——当年的三十四中(现青山高中)。文明创建的进程没有止境,2017年,无锡创成全国首个文明城市群,又在全省率先启动文明立法,巩固创建成果。一路走来,无锡不断修炼文明“内功”,使得城市的形象光彩熠熠。

  “小气候”改变“大气候”

  都说“小气候”拗不过“大气候”,而三十四中的一场“美育”的“小气候”,却改变了全国的“大气候”。“三美”的倡导者、当年的校长杨福兴已80多岁,对那段岁月却记忆犹新。“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经济建设开始启动,却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他说,那个年代,各种文化现象随着开放而来,“百花齐放”之下也出现了“奇花异草”。“以前的学生穿着都很朴素的,不追求奇装异服。一开放以后,女学生开始烫头、穿超短裙,男学生穿喇叭裤、戴夸张的戒指。社会上流行的东西,都到学校里来了,学生变得成人化。”

  出现这些现象,学校的管理者都很着急,怕校风受损。而强行制止更是行不通,学生私下里仍旧偷偷打扮。“大家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了”,杨福兴说,此前学校曾强调“德智体劳”教育,而如今的情况看,还需要提倡“美育”教育,让学生们有美的辨别能力,知道哪些行为才符合青少年的身份。

  经过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讨论决定,1980年3月正式提出“三美”,即思想美、仪表美、语言美,同时提出25条细则,作为行为规范。“‘三美’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会上,都有一个学生样,而不是社会青年。”全校所有班级掀起了“什么是青少年的美”讨论热潮。为“正衣冠”,学校还在大门口竖了一面镜子,每天校长第一个到学校,跟值班的学生一起检查,看大家的穿着是否整洁、大方。同时,学校还把家长、周围的单位请来,请他们一起配合,使得学校、家庭、社会拧成一股绳。

  倡导“三美”的成果也是明显的:当时市里一位分管卫生的副市长来学校暗访,发现地上没有一张纸屑、没有一口痰迹; 上海友人来学校参观,看到整洁的校园和举止文明的学生,问这里是不是无锡的重点中学。“其实我们只是1978年才转为公办的小弟弟而已”,杨福兴说,在上海友人的提醒下,他请学校政工组长徐荣照把开展“三美”的情况和学校发生的变化写成一篇文章,寄给了《文汇报》。

  经核实以后,1980年6月14日,《文汇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1980年7月2日,《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又发表关于“三美”的评论文章,三十四中“三美”教育一下子成为全国的焦点。1980年6月,中央领导充分肯定了“三美”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五讲”。经共青团中央整理提炼后,1981年,“五讲四美”成型。1983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又增加了“三热爱”,“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于是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

志愿者在火车站文明城市志愿服务亭为游客指路

  ​成为全国首个文明城市群

  在无锡的文明征途上有两个里程碑时刻:一次是2015年2月28日,无锡终于把“全国文明城市”奖牌揽入怀中;另一次就是2017年11月14日,无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江阴、宜兴双双入选,由此,无锡率先创建成为全国首个文明城市群。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创建文明城市便成为无锡人民矢志不渝的理想。1999年以来,无锡已连续五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称号。2015年,终于得偿所愿,拿回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又在2017年再开新局,一举创成全国首个文明城市群。市民是创建的力量源泉,无锡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群,靠的就是全体市民的力量。只有文明的“里子”丰沛充盈,城市的“面子”才能光彩熠熠。文明创建,除了“外治”还需“内炼”,通过培育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市民素质。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届江苏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上,无锡市大型赛会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金奖,这是对锡城志愿者的又一次肯定。早在2000年,无锡便成立了全国地级市中首家志愿服务社团法人——无锡市志愿者总会。目前,无锡拥有注册志愿者162万,也就是平均每4位市民中就有一位志愿者;还拥有3200余个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3个“国字号”志愿服务典型数量全省居首位……“志愿服务”早已是无锡的一张闪亮名片。无锡不仅是“志愿之城”也是“好人之乡”。截至目前,全市有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5人、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21人。评出无锡好人632人,129人荣登江苏好人榜,7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好人涌动的背后是一系列城市塑德工程:推进“崇德乐善”公民道德建设5年行动,办好道德讲堂,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形成示范效应……

  后创建时代,为文明立法

  后创建时代,想保持文明创建常态化、制度化,不能靠突击,而要靠法律支撑。2017年10月,无锡在省内率先启动为文明立法,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会同市人大法工委、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市法制办,开展《无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起草制定工作。目前已完成立法调研、立法起草、立法商议、立法论证、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和市人大一审等环节;拟于10月底提交市人大二审,11月底提交省人大进行审议批准,并计划于2019年3月5日试行。

  从条例草案上可见,条例总共分为六章五十三条,包括总则、文明倡导、重点治理、职责监督、法律责任、附则这几个部分。无锡市文明办综合协调处处长彭炳乾介绍,条例草案由立法工作者、职能部门、法律专家等共同起草。“在立法过程中,我们也去深圳、宁波等已经为文明立法的城市进行考察、学习,并结合无锡实际进行起草,目前已经是第27稿了。”他表示,遵从“正面倡导、反向约束”的原则,条例草案呈现两个显著的创新之处,一是探索建立不文明行为的道德评估机制,另一个是提出重点整治十大不文明行为。

  “社会上的一些热点新闻,比如要不要扶摔倒的老人,被车轧过无人帮忙导致二次碾压等事件,它们都属于道德范畴,没有强制要求,但是社会影响特别大。”而条例草案提出构建不文明行为的道德评估机制,对突发重大道德问题和事件进行调解引导。他解释,“比如成立一个由媒体记者、道德模范、群众代表构成的社会机构,在事件发生时,可以发出正面的声音、评议事件、主持正义,让社会各界达成一个共识,形成正面的倡导。”

  条例草案提出的重点整治的十大不文明行为,均由市民投票产生,是大家反映最集中的、社会影响特别大的一些行为,如行人闯红灯,遛狗不牵绳、不清理粪便,禁烟区吸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提出重点整治的目的,是为了守住文明的底线,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反向约束”,彭炳乾还表示,不文明行为还会按照时代的要求进行动态调整,“有的行为可能到一定的时间就慢慢没有了,同时又会产生另一些新的反响较大的不文明行为,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而调整。”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