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作风重在“毫厘之间”

2018年09月28日 14:58:1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李柱石

  走进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显眼位置摆放着“微腐败”专项治理信访举报箱,往日排号机旁蹲守的“黄牛”已经不见踪影,窗口服务和后台保障工作忙碌而有序。事实上,这是成都高新区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在政务服务领域的成效之一。而在此之前,因部分窗口业务量较大,一些“黄牛”开始打起了拉拢窗口人员的主意,导致办事群众叫苦不迭。(9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力度。在群众办事过程中,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如搞特权、找关系、慢作为等问题,时常是群众担心的一件头疼事,更是引发群众劳累、焦虑“综合症”的一种“病原体”,小则让群众“不适”,大则影响政府整体服务形象,若不及时根治,这场“微腐败并发症”折损的终将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严惩“内鬼”“黄牛”,就是营造公平快捷的办事环境的有力实践,让“微腐败”之症无处传播。治理群众身边“微腐败”,肃清“蝇贪”,在于“毫厘之间”,在于“细节感受”。

  用好群众感受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党员干部要将群众的“表情包”、“碎碎念”作为检验工作的“晴雨表”,要给“晴雨表”装上“背光灯”、“大屏幕”,要维护好收集群众意见的“传送门”,倾听群众呼声,读懂群众难处。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应始终把人民的主体地位放在心中,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广开收集民意的渠道,时刻看到群众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接地气、通民情、解民忧,对于群众的建议,做到闻过则喜、立竿见影,切忌讳疾忌医、自我麻痹。

  树好清正为民的“标杆尺”。“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清正廉洁应当是每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底线,更是政府服务的“标杆尺”。这杆“杆尺”,源自于群众心中的一杆秤,源自于党员干部心中的一份责。在自身建设方面,党员干部要将群众的期待、满意度、认可度作为完善工作的重要标准,不断强化自身服务态度、服务能力与责任意识,以身作则,努力做群众满意的“勤务员”;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用规则说话”、“用民意说话”、“用到位说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廉洁奉公的作风中将群众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将服务水平一项一项提高好。

  用好监督问责的“放大镜”。“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相比于“远在天边”的“大老虎”,群众对“近在咫尺”的“微腐败”感受更为真切、更为痛恨,这就要用好监督问责的“放大镜”,实时监测,坚决向“不老实”的人与事“亮剑”,让“内鬼”无处藏身。用好监督问责的放大镜,就是要在平时工作中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用燕子垒窝的韧劲做到监督问责不留空白、业务能力不留死角、办事效率不留瑕疵;就是要不放过“小问题”、“小瑕疵”,去除侥幸心理;就是要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并通过“回头看”做好后半篇文章,形成治理“微腐败”的威慑力,进而杜绝问题“复发”。

  治病需药到病除,为政应兴利除弊,服务需一丝不苟。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不断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是每一名党员干部责无旁贷的使命所在。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