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儿女》:中国往事|荔枝娱评

2018年09月22日 17:38:52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曾于里

  (作者曾于里,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今年5月份的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上,《江湖儿女》在奖项上虽无斩获,但获得了国际影评人的一致好评,戛纳电影宫曾响起长达7分钟的掌声。外媒称赞《江湖儿女》为“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即贾樟柯拍出了“中国往事”。看了国内首映,顿觉这个评价之精准。

  2001年的山西大同,巧巧(赵涛饰)和当地的“地头蛇”斌哥(廖凡饰)相爱。两人感情进展顺利,巧巧希望尽快结婚,但斌哥经常在外呼朋唤友,作风粗粝,很快就引来了竞争对手的袭击,巧巧鸣枪救下斌哥,却为此入狱5年。出狱后,巧巧开始寻找斌哥想要鸳梦重温可惜斌哥已另有爱人。转眼到了2017年,酗酒过度偏瘫的斌哥找到巧巧,并投靠了她。两人虽然又生活在一起,可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贾樟柯一向擅长以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从个体出发来探究中国社会的变化,《站台》《山河故人》《江湖儿女》都是如此。《江湖儿女》长达17年的时间跨度,拍摄地点涵盖了大同、奉节、巫山、宜昌等地,深刻折射了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的变化。《江湖儿女》也是贾樟柯系列电影的集大成,它与贾导之前的作品,比如《任逍遥》《三峡好人》形成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互文”,开启了“贾樟柯电影宇宙”。这个“小宇宙”的共同主题是:遽然变化的大时代下,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的生活。

  在《江湖儿女》中,时代的变化浓缩为江湖的变化。江湖是什么?用贾樟柯的话说,“香港电影文化里的江湖是有延续性的,忠义的文化,江湖的礼仪。通过录像厅时代去了解被割断的文化,去了解江湖道义。香港流行文化对衔接传统和流行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贡献。”江湖不仅仅是黑帮,是风起云涌的打打杀杀,更是重忠义、是礼仪、是铁骨铮铮。  

  2001年的大同,斌哥有情有义,他带着巧巧认识了江湖。彼时斌哥在江湖中,巧巧在江湖外。然而斌哥信仰的江湖秩序,在一群无畏后生的冲击下支离破碎。危难之时,是巧巧拿起了江湖人的那把枪,鸣枪赶走众人,此时她终于步入江湖。5年的牢狱生涯过后,她千里迢迢去找斌哥,却发现斌哥已经远离江湖,5年里他甚至不曾探过监。2017年的大同,斌哥问巧巧,她恨他吗?巧巧说:“无情了,自然也就不恨了。”斌哥又问,无情了,为何又收留我。巧巧说,江湖不就讲个义字,你不在江湖,你不会懂的。

  从2001年到2017年,巧巧和斌哥的身份发生了变化。被斌哥抛下的江湖,一直存在于巧巧心里;无论外面的江湖怎么变,巧巧心中的江湖依旧如故。情已灭,义长存。

  贾樟柯如此谈及他拍摄《江湖儿女》的初衷:“写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会想到我自己,这几年经历了什么。十几年中国社会变革的剧烈,个人的情感世界里也有很多被摧毁的,但也有许多值得保留的。”透过江湖的变化,来反映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人心的变化,贾樟柯是为数不多对中国当代社会保有敏感度和表达欲的导演。

  更难得的是,贾樟柯始终对我们时代中那些并不特殊的小人物的关注。他曾说:“不能因为整个国家在跑步前进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倒的人。”无论是《小武》中的被锁在街上的小偷小武,《三峡好人》中到奉节寻妻的好人韩三明,《山河故人》中雪中独舞的沈涛,还是这次《江湖儿女》中的普通女子巧巧,贾樟柯对这些普通人投去的都是平等和尊重的眼光。透过这群普通人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他发现了轰轰烈烈的大时代的变革轨迹,发现了变化中某些价值的恒定。在《江湖儿女》中,这就是巧巧始终坚信的情与义:纵然江湖不再,纵然她遭受背叛,但她生生创造出一个属于她的江湖来。巧巧是孤独的,也是勇敢的。  

  《江湖儿女》中,贾樟柯重新回到了他早期电影观察者的角色,他没有犯下《天注定》犯过的错误——着急地对时代指手画脚。他只是为我们讲述了一段“中国往事”,洞悉着时间对人的形塑,感叹江湖的变迁。至于对或错,好与坏,他不多做判断。最后,他留下监控录像里独自站立着的巧巧,我们看不清她的表情,听不到她的叹息,心情却像陡然升起的“咚咚咚”的鼓点声,是那般沉重。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