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40年】难忘吴县时光啊,我如今的大美吴中

2018年09月20日 10:27:49 | 来源:家在吴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FOR THE TIME

  寻觅时光

  

   

  

  四十年前,现在吴中区的名字还是叫吴县。

   

  吴中人采莼菜都是好手

  解放后的吴县,没有另建县城,全县的党政机关驻于苏州市区。吴县大会堂、东大街、吴县第二招待所、吴县新村等都分布在市区的大街小巷。有时候,人们还真的分不清哪里是吴县,哪里是苏州。其实,出了苏州六城门都是吴县管辖的范围啦。

   

  

  吴县人民大会堂

  这张票是不是很有年代感?

  做个吴县人,现在想来,还真是骄傲,山好水好,到处都是大小的湖泊,车坊人出门就要登舟,甪直也还是湖鲜的故乡,最远的太湖边上,来回一趟,起码一天。那时候,吴县只有木渎、陆墓、甪直等几个乡镇还有点样子,岁月静好,只是在当时不觉得,一切都百废待兴,一切都等待更新。

  

  车坊人的船是他们的伙伴

  1984年开始,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吴县在离苏州市中心约3公里的城南开辟了总面积为2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

  80年代中后期开始建设的吴县新城区

  与其说是城区,倒不如说像是一个大点的乡镇。骑车过了团结桥,入眼的还多是田地,只记得有一条县前街,有一个苏苑饭店还有点气势。在西塘新村的西面,隔着一条河,就是太湖猪的养殖场。每到夏天,我们就在河里游泳,一边听着猪仔们在栏圈里呼噜噜的叫声。由于缺乏资金,缺乏投资,更缺乏专业的规划,几乎是推土机开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虽然看上去横平竖直,但除了少数几条主干道,到处充斥着的都是断头路。在蠡墅老街,电视人邹小青曾留下过一张图片,还依然乡风淳朴,古意盎然。

  那时,镇村公交还没有普及,还是飞鹿、凤凰、永久自行车满地跑的自由年代,我那时候,还骑着一辆加重型的破长征。

  飞鹿、凤凰、永久自行车都是当时的大件

  那时候,浒关中学和木渎中学是吴县最好的学校了,每当提到这两所学校的名字,吴县人都会翘起大拇指。

  木渎中学对吴中人来讲,是一个传奇

  那时候,吴县乡镇人要想去观前逛逛商场、吃顿好的,就得去坐长途汽车了。车开起来的那一瞬间,就像是已经走进了观振兴,吃起了大肉面,别提多兴奋了。吴县长途汽车站也因为曾经放飞了太多吴县青年人的奋斗梦,成为了我们生命中难忘的记忆。

  上城或是赶集,都是热闹事

  当时的吴县,如木渎、甪直、东山等经济强镇,每个镇的税收都与西部一个市的规模相当,由于长时间没有自己的主城,各镇纷纷独立发展自己的镇区。

  木渎镇灵岩山下

  那个年代的乡镇十字路口

  1989年8月,吴县机关迁入新城区。

  那时候,新村里的人开始慢慢多了,城市开始有了人气。没过几年,吴县电视台也开播了。那时,东吴南路、东吴北路是贯穿吴县的一条主干道,与太湖路交接,在京杭大运河边的长桥桥堍形成一个十字路口,这个交通环岛被吴县广电部门相中后,矗立起了一座168米高的东吴电视塔,吴县电视台也开播了,电视节目具有吴中的特色,成为吴县村民晚上在家的一大娱乐。

  吴县电视台开播 摄于1991年

  那时候,《吴县日报》也是吴县人特别关心的读物,报纸里有吴县的大城小事,至今我还记得那些笔头特别好的记者,他们一张纸,一支笔,写遍了吴中大地,也反映出了吴县人的风发意气。2001年,吴县撤市设区后,吴县报成了绝版。

  大城小事都在吴县报里

  那时候,还没有太湖大桥,西山人去苏州都要乘轮船或登陆艇,但在西山,日子就已经过得很满足了。90年代初,吴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实施,总投资1.15亿元,1992年12月27日动工,1994年10月25日建成通车。西山集体、个人共为太湖大桥集资、捐款1000万元,我记得,我也拿出了自己的一百块,作为对西山人民的祝福。

  太湖大桥开工了是当年吴县的大事

  那时候,西山人还不知道自己住的地方会变成旅游景区,元山宕口、缥缈峰、禹王庙、罗汉寺……

  那时候,吴中人的房是白墙黑瓦的,一片片青黛色的瓦有序的排列着;石板路是清的,各式各样的石板被自然拼接在一起;水是清的,一阵风吹过,水面荡起一片片鱼尾纹……这是对梦里水乡的深刻回忆。

  江南水乡还是那么清清灵灵

  1995年6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吴县,设立吴县市,以原吴县行政区域为吴县市区域,吴县市人民政府驻长桥镇。

  1996年的长桥

  那时,吴县市经济发展很快,集体经济、乡镇企业、三资企业都在吴中大地上风云变幻,我们走在城里、乡镇、农村,随处可以看到新的建筑拔地而起,到处都是写着吴县XX厂标志的工厂。而在吴县的城区,属于江苏省第一批外资项目的苏美中心被批准,一栋新加坡商人建造的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的景观。

  苏美中心在当时可是吴县市第一楼

  然而踏入吴中城区,大部分主干道还都是双向4车道,次级道路以2车道居多.....吴中的城区,还没有特色的公园,没有上规模档次的商业中心,好的学校,那是更少了。

  1996年的吴中城区交通 

  那时候城区广场的建筑工地

  2000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吴中区正式开始了它城市更新的“加速期”。十年一变,苏州的媒体惊讶地宣称,曾经的苏州城南已变成苏州南城。

  吴中城区鸟瞰  东吴塔高耸

  当年这里没有标志性高楼,没有像样的商城,但现在什么都有,样样方便。以前苏州人都笑称团结桥是长坂桥,桥南桥北是不同的两个世界。当年把家搬到吴县的苏州人,不少朋友会问为什么住到“乡下”去?现在,当初曾笑话过他们的朋友,几乎个个都夸他们有眼光。

  2007年吴中城区局部俯瞰是这样的

  吴中区以东吴南北路为主线,全面“退二进三”、“拔高扩容”,先后建成了一批百米高楼,团结桥南成了一片充满活力的新区域。做靓中心城区的同时,吴中人心里又有了更广阔的“城”,推进越溪城市副中心和尹山湖-独墅湖生态商圈的开发,与中心城区衔接呼应,形成“一体两翼”的城市空间格局。

  2007年越溪副中心-小石湖

  同时,吴中区疏浚太湖流域水系河道;关闭最后一个采石宕口,太湖养殖网围拆除,苏州“母亲湖”重现碧波美景;太湖论坛、穹窿山景区、旺山景区、太湖水底世界、渔洋山景区、白象湾景区等成为环太湖旅游的新亮点。

  太湖文化论坛是吴中的骄傲

  从一开始的仅有的商业大楼、东吴商厦、百佳超市等,到后来的大润发,SM广场,再到后来的新苏购物中心、丽丰广场,万达广场的进驻,吴中人买东西不用再去观前和泰华了。

  如今商业综合体在吴中是越来越常见了

  而在最近两年,吴中的变样更令人惊艳了。

  长桥、城南加快推进“再城市化”,实施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全面融入苏州中心城区同城发展。沿人民路中轴,高标准规划建设匹配苏州国际化特大城市门户形象和功能的地标商务区,形成了实至名归的“苏州主城南中心”。优美的城市公园、大运河景观带让吴中人的生活幸福感陡增。

  桥岛相依的太湖风光

  东太湖科技金融城

  太湖新城以智慧、生态为导向,践行现代城市建设理念,越溪、郭巷加快补足城市配套功能短板,做实做美“居住吴中”区域特色。木渎提升现代都市形象,完善功能内涵,与苏州高新区无缝对接,成为“苏州城西副中心”。

  轨道2号线盘蠡路站

  吴中人的出行交通越来越便捷了,轨道交通通到了吴中家门口,尹山湖、木渎、东太湖湖滨新城、长桥、石湖……因为人气的聚集,地铁所到之处让各个板块都形成了多个“城市中心区”。一个个优质的住宅小区与山水吴中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来吴中定居。 一个集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城市功能综合体,一个美丽的现代化吴中正在形成。

  运河风光带和吴中经济开发区风光

  

  

  吴中

  一个越变越美的城市 

  家在吴中四十年

  我感到越来越幸福

  

  

(感谢吴中区档案局(馆)、吴中区文联等单位对本文图片提供支持)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