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学生“增负”,高校就该“严进严出”|荔枝时评

2018年09月06日 14:40:40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熊志

  (作者熊志,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振兴本科教育。《通知》提到,淘汰“水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

  以整顿本科教学秩序为初衷的《通知》中,比如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等要求,指向都相当明确,就是给大学生“增负”,提升课业和毕业难度。具体手段体现为淘汰“水课”,严查论文抄袭造假之类,联系到几个月前教育部长曾表态,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可见“严进宽出”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刻。

  在沉重的高考压力下,老师和家长经常给学生灌输的一句话是:上了大学就好了。从大学时代走过来的人应该深有体验,逃课、挂科等现象,在大学相当普遍。作为毕业门槛的论文,至少在本科阶段,也是徒具形式而已,谈不上有什么学术水准。哪怕学分没修够,补考也没有通过,大学往往还会再给一次机会,提供统一的清考。

  此次《通知》要求取消清考制度,针对性很明显。事实上,在宽松的毕业门槛下,中国大学的毕业率普遍在95%以上。而在欧美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大学向来严进严出,那些常春藤名校的四年毕业率基本不会超过90%,有些公立学校甚至只有六七成毕业率。当然,这其中有学校鼓励创业导致学业中断的缘故,但整体看,大学生通过“混日子”拿到毕业证很难。就在最近,上海81名大学生被集体退学的消息引起舆论的热议,看来,我国大学“严进严出”的趋势也在“动真格”了。

  值得一提的是,旨在整顿本科教育秩序的《通知》,还要求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同时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的确,所谓“快乐的大学”,未必是国内的学生天性懒,除了严进宽出的教育逻辑之外,它和教授偏重科研,将工作重心放在学术上也有关系。

  多数国内高校中,能给本科尤其大一新生亲自上课的教授,少之甚少,甚至有教授给大一新生上课都能被当做新闻来报道。因此,本科教学水准不高,加上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同样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此外还得看到,大学的严进宽出,未必只是大学层面的问题。目前的整个教育体系,基本上断成了两截。在高考前的小、初、高教育理念中,应试的压力贯穿其中。而大学阶段的严进宽出让课业负担突然松弛起来。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压力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来就不强,等到上大学的时候,没了重压,学生很容易报复性反弹,失去斗志,混完四年。

  所以,给大学生“增负”,必须纳入到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逻辑下审视,要明确它的初衷是倒逼大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为了毕业率与发达国家接轨。如果在高中阶段学生是被逼学习,在题海中苦苦挣扎,那么哪怕给大学生“增负”,最后也可能变成另一种大学校园里的“应试”——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书而学习。

  这两天有一篇很火的报道,叫《考上北大,然后呢?》,它揭示的道理是,哪怕考上了一等名校,也未必一定能够跻身上流社会。对大学功能不切实际的想象,其另一面是,误以为混完四年,拿到文凭,就等于拿到了阶层晋升的敲门砖。那些混大学的人没看到的是,在每年毕业季的求职市场上,同样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竞争。

  为大学生“增负”的信号已经很明确了,混大学、混文凭的好日子迟早会结束。这是对大学生负责,换个角度看,也是确保有限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至于被浪费。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