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基层干部“五怕”难题 需打通上下“筋脉”

2018年08月28日 11:25:3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曹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半月谈》杂志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大、工作苦,其中最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五怕”,即“怕不接地气的政策、怕心血来潮的活动、怕走马观花的调研、怕无穷无尽的材料、怕不讲道理的问责”。(8月27日,人民网)

  以上“五怕”,或者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或者洋相百出,甚至是被逼走上违纪违规道路。而基层作为与群众最直接的接触点,一举一动都直接代表着整体政府的形象,“五怕”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无端消耗时间和精力的背后,更会导致一些实实在在的惠民工作难以分出精力去落实。如此本末倒置的做法,有必要积极重视、尽早纠正。

  分析起来,“五怕”的根源,都在于上级决策与实际情况脱节,基层单位难以按照预期要求完成任务。其实,上级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本应是互联互通的完整体,理应在“施令-落实-反馈”的机制中推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单位更多是被单独从政府部门中划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只能埋头承担上级多方扔下的各种“重担”,永远作为“被输送”的下方,上级单位则只“发声”而不“听音”。久而久之,基层单位终会不堪重负,出现精神和身体的“垮塌”。因此,要想解决基层“五怕”难题,关键在于打通上下级单位之间的“筋脉”,实现“有来有往”,从而让工作能科学合理进行。

  活用调研法宝,深入了解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出的决策,与去基层实地走访作出的决策,一定有本质上的区别。决策的出台源于基层问题,决策的施行置于基层平台,那么决策的制定一定要基于基层实际。只有真正俯下身子,拒绝“盆景式”“哥德式”调研,将“明察”与“暗访”结合起来,带着问题下去,带着答案上来,才能真正认清基层实际,从而制定一些符合实际情况、有效解决矛盾的决策出来。

  畅通反馈渠道,倾听基层声音。有些上级领导去基层单位走访、座谈,美其名曰“听诉求、解矛盾”,但一旦干部提出各项问题,大多会被敷衍过去,甚至还会被领导“记仇”,这也导致许多基层单位有苦不敢言、有求不敢提,即便有领导真正想了解问题,得到的也只会是“一切都好”的套话。要想真正让基层的情况被广泛了解,就需要完善向上反馈机制,畅通反馈渠道,比如设立干部专用反馈平台,采取匿名反馈形式,针对集中反映较多的问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解决,并由纪检监察机关或其他部门对平台反馈问题进行整改督办,从而让基层声音真正实现向上的“输送”。

  人才双向流动,换位体验实际。要让上级部门了解基层实际情况,还可以采取上下级人才交流轮岗的方式,不定期实施上级部门与下级单位领导干部的“换岗体验”,采取为期半年或一年的交换周期,让上级领导干部能实实在在感受基层工作的各项难点、痛点,在返回原岗后能根据前期体验完善各项政策意见;而基层干部在上级部门,也能在各项决策制定时,根据基层实际情况提供一定的建议,帮助完善各项决策,从而实现上下工作的顺畅衔接。

  基层干部虽小,但都站在了政府社会治理“大平台”的第一线,是各项工作的“排头兵”。他们的精气神,也直接决定了社会治理的成效。因此,不能忽视基层干部的声音,不能无视基层干部的难题。面对基层“五大怕点”,一定要找准病源、对症下药,上下联动、打通“筋脉”,让基层工作能健康运行。(曹柳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