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智造 “智”造常州

2018年08月24日 16:12:0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从今天(12月28号)零点起,全国铁路实行年底列车运行图,两对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复兴号首次跑进西北地区,分别领衔西成高铁和宝兰高铁。“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自上线运行的一刻起,就成为了中国高铁中的“网红担当”,一路风驰电掣。作为中国第一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开过的每一公里,都书写着中国自信。而为这位高速奔跑巨人提速的大型企业,正是位于常州的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在“复兴号” 每一节车体的底部,都安装着四套墅研所的拳头产品——齿轮传动系统虽然只有半张桌子大小,但它却是让中国高铁“快起来”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年【出录音】高铁齿轮传动系统,是高铁列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通俗一点讲,就像我们汽车的变速器的传动系统,决定了高铁(能)跑多少速度。过去呢,这些技术一直掌握在外方的手里,因此,要实现中国高铁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攻克齿轮传动这样一个系统,意义十分重大。【录音止】

      2006年踏上攻坚之路,80多名骨干,5年的奋斗,上千次实验,5代样机的推陈出新,终于在2010年年底,中车戚研所拿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品,试用于京津线和武广线,此后又经过5年的改进。如今,在我国奔跑的每10列高速列车中,有7列的传动系统就来自这家常州企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崔根良【出录音】它的高铁技术,我认为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录音止】

  十年磨一剑。凭借高可靠性齿轮传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16年12月11号,中车戚研所实力问鼎中国工业最高荣誉——中国工业大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第一次获得这个奖项。

  在常州,还有一家企业是“复兴号”的“颜值”担当,它就是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它的掌门人俞金坤用30年的时间,把当年的一家铁路客车配件厂,做成了如今中国轨道交通配件产业第一强。从绿皮火车上2毛钱一个的衣帽挂钩,到“复兴号”上气密性媲美飞机舱门的高速列车塞拉门系统,俞金坤带领的今创,从智能车间到智能工厂,从智能企业到智能产业,从自动制造到智能制造,不停地追赶中国高铁的速度,并和中车戚墅堰所、中车戚墅堰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共同构筑起了常州智能制造中的轨道交通产业板块。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金坤【出录音】我认为,华为啊这许多呢,都是我今创学习的好榜样,(我要)为常州的经济,为全球的轨道交通发展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录音止】

      常州“智”造,既脱胎于本土企业的“迭代升级”,也依托外来智慧的“高点站位”。在常州国家高新区,中简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杨永岗带领的团队,正在引领一场碳纤维革命性的产业升级换代。

  今年50岁的杨永岗,之前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工作。从导师手中接过接力棒,杨永岗担负着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任。按照国家“新材料要在东南沿海发展”的战略定位,2007年12月29号,项目团队给常州方面递交了材料。仅仅过了3天,2008年元旦早晨的8点多钟,杨永岗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素未谋面的常州市领导盛情相邀他带领项目落户常州,并称已经安排好后续对接事宜。

  在2013年以前,中简科技几乎没有量产。整整5年,公司一直在研究如何让碳纤维产品保持稳定。这期间,杨永岗经常和团队成员一起吃住在生产线旁。杨永岗【出录音】每人反正发了一个军大衣,床嘛,就是有的地方配备了床,有的地方没有床,反正就是铺纸板地睡。只有这样才能够抓住生产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录音止】

  家国情怀催生忘我坚持。2011年,中简科技建成了国内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T700级碳纤维工程化生产线,打破了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封锁控制。中简科技生产的ZT7系列高性能碳纤维产品,丝状的材料如同纺织线一样,看着不起眼,却能应用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中简科技也成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受益者和实践者之一。杨永岗【出录音】下一个目标呢就是,把我们中简打造成我们江苏的一个国际名片,把世界顶级的碳纤维企业作为我们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希望我们能够代表中国,能够赶上世界级的先进水平。【录音止】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智能制造体系,也让常州企业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从美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日本、德国等国家引进的各种专用生产设备,如何让这支“联合国乐队”奏出和谐的“中国曲风”,是技术总监邓建军和他的团队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2002年黑牡丹花了近1600万元从德国引进了染浆联合机,但工况不同、染料不同、现场环境不同等现实问题,使这台机器从一开始就“水土不服”。为此,邓建军带领他的团队,在15年里,先后进行了三次适应性改造。不久前,第四次改造刚刚结束,这一次,邓建军和他的团队,给它添加了一套自主研发的在线检测和控制系统,让一台老设备有了新的智能化“心脏”。像这样的技术改造,近30年里邓建军参与了500多个,其中,独立完成的就有150个。黑牡丹也从一家街道里弄小厂,通过不断提升智造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生产、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司、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从普通技工,到上市企业的技术总监,并成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邓建军说,这不是一个人的荣耀,而是一个企业更是一座城市,对转型升级的渴望和对坚守实业者的最高礼遇。【出录音】碰到相应困难的时候非常苦恼,但是一旦一个项目搞成功了,内心发出那种喜悦是不可能用言语来表达的。【录音止】

      在“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的技术跃进中,石墨烯、机器人、光伏组件及特种电缆等新兴产业的崛起,重构了常州的制造业格局,擦亮了常州“智能制造名城”的名片。

     “如果今天瑞声不发声,明天全世界都将静默”。在全球手机市场,每3台手机中,就有一台手机的扬声器、受话器、蜂鸣器、马达等声学原件出自常州的瑞声科技;全球每三台高档汽车中,就有一台汽车的发动机上牢牢固定着常州企业龙城精锻生产的爪极;作为国内最大的工业用不锈钢管制造商之一,武进不锈的产品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在美丽的西太湖畔,常州集聚了全国50%的石墨烯企业,创下10个“全球第一”。

  像这样的单打冠军,常州共培养出了218个,有230多种产品的销售位居全国前三甚至全球第一。瑞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国林【出录音】我们的声学产品和触控元件系列的全球的占有率,差不多要将近要4成左右。我们每年投入的研发的费用会超过总值的8%,今年差不多会超过20亿的这样的一个研发投入。【录音止】

  从小企业,到大项目,再到产业链,常州的“梯度转型”给未来注入更多的澎湃动力。“电动汽车城”“光伏产业城”“东方碳谷”正在成为龙城常州新的代名词。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中心主任杨苜博士【出录音】我们在业内有一句话,中国石墨烯看江苏,江苏石墨烯看常州。常州在石墨烯产业园区的建设,尤其在政策配套啊、资金支持等等其它方面,应该说是走在全国前列。【录音止】

      从2014年起,常州启动实施工业“三位一体”发展战略,2014-2016年,常州市、区两级投入扶持资金超过19亿元,间接拉动生产装备投入近700亿元,超过1500家企业从中受益。

      目前,常州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个,省级认定的示范智能车间43家,承担工信部工业强基项目10个,项目数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二。

      政策的扶持因势利导,面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常州的探索从未止步。今年8月31号,常州推出“三位一体”政策升级版,首次明确,从2017年起,常州市、辖市(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智能制造服务商、工业设计、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以及企业做大做强给予奖补。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朱志洪【出录音】新的“三位一体”,我们更注重了企业除了装备力更新换代以外,要跟互联网的融合的发展,特别是要提高我们智能化制造的水平,以及我们信息化运用的水平。第一个呢,就是围绕国家强基工程的战略,我们要培育一批进入国家梯队的强基工业企业。第二个呢,就是围绕智能车间的建设,我们政府呢给予大力的扶持跟推动。那么第三个呢,就是提升我们企业工业设计和制造性服务。【录音止】

  所有的努力和创新做法,都剑指同一个目标:提升传统制造,服务智能制造。2016年9月,工信部批复“同意包括常州在内的苏南五市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为推进试点示范、促进制造强市,常州已经出台文件明确:2017-2019三年,将围绕打造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这一战略目标,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探索并形成可复制经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执行副会长、特别顾问蔡惟慈【出录音】常州有这个基础,然后也要定下这么样一个目标,在我们国家的工业强基当中,要能够当一个开路先锋。【录音止】

  从工业重镇,到“智”造名城,常州突破重点领域,塑造自主品牌。常州的企业家、管理者、技术领军人才、学徒工,每一个人都在从不同的维度推动常州智造之船驶向深海,就像正奔跑在中国大地上的“复兴号”一样。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丁浩【出录音】我们希望通过未来三到五年的努力,也能够晋升世界级的液压巨头。【录音止】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总裁、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志强【出录音】我们做光伏智慧能源与能源互联网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我们的愿景是以太阳能造福全人类。【录音止】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