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供销员”的新时代

2018年08月22日 16:14:20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供销员这个称呼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十分流行,他们走南闯北、开拓市场,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当年,人口不足30万的江中小岛扬中,走出了两万多供销员,吴会福就是其中一员。从跑外勤到自己当老板,他是改革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供销员吴会福的故事。

  年近60的吴会福现在是扬中一家阀门厂的当家人,借着“一带一路”的机遇,他们的产品走出了国门,不过大多业务只要在家里打打电话,网上就能敲定。

  吴会福:“现在‘互联网+’已经融入到整个的市场,已经被每个企业所采用,原来的模式已经退出了,你比如招标,在网上招标,基本上都是公开、公平、公正的。”

  感慨之余,吴会福清晰记得1984年自己签第一份业务时的情景:那时,他刚刚高中毕业,只身坐火车一路北上,一个多月时间辗转江苏、安徽、河南三省。

  人家感觉跑了很多路,小年轻这种毅力也不错,那时签得很少,两万一千三百块钱,但是这是厂里当时最大的一笔订单。”

  当年吴会福一门心思找订单,吃的住的苦一点都能忍受。当时的扬中有这样一句形容供销员的顺口溜: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历经千难万险。凭着四千四万精神,扬中乡镇工业从无到有,异军突起。

  “那时候交通也不便,上车挤得象猴子,下车跑得象兔子……”

  上世纪90年代末,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扬中开始大规模乡镇企业产权改制,敢为人先的供销员们再次成为了改革的主力。吴会福以380多万拍下了所在企业,由员工变成了民营企业老板。

  那个时候既兴奋又担心,因为没经历过这个市场,凭着一种胆量,既然中标了,就必须面对事实。”

  正是这一改,让正在走下坡路的厂子迎来了新的春天,如今,这家企业已是扬中同行业中的龙头老大,产品卖到了20多个国家。市场扩大了,当年传承下来的四千四万精神的魂魄没有改变。

  “创新是一个,不仅你的思维要创新,产品要创新,你整个的认知都要创新,如果思想不发生变化,你是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扬中台记者/何跃华  编辑/向莲君)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