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住进养老院,这是“心的呵护”|荔枝时评

2018年08月21日 15:30:51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西蒙 

  (作者西蒙,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国青年报》评论员,专栏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杭州一家民营养老院“迎来”一批年轻人的新闻引发热议。这家养老院推出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志愿服务项目,年轻人可租住养老院的部分房间,月租仅300元,但每人每月要为老人提供20小时的志愿服务。

  这样的创新得到不少人的点赞,是因为它实现了多方面的“双赢”。其一,老年人陪护向来是个社会难题,在家人不能履行相关义务的时候,只能依靠社会资源(比如政府政策、志愿者服务)加以支持,但仍旧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求。以青年租客来服务老人,可谓一举两得。其二,大城市租房难一直困扰着年轻人,300元的月租几乎“白菜价”,自然能吸引很多年轻人的兴趣,也会降低城市租房的压力,实现老年人和年轻人需求的互助互利。

  目前,养老的陪护模式大多分为三种:高端服务模式、养老住院模式和居家护理模式。对于前者,绝大多数家庭无力承受,此处暂且不论。目前多数人能获得的养老服务,其实就是后两种,而养老住院模式是其中缺口比较大的一类。

  据民政部统计的数据,截至20179月,我国共有超过14.46万家养老机构。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一方面,相比过去,养老机构设施的确有了很大改进,数据显示,2017年的数字相比于2012年底的4.43万家增长幅度高达226%;但另一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7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数量,目前的养老机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养老”已经成为社会急需重视的问题。而如何创新养老陪护模式,则是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广大民众应该关心的话题。在欧美国家方兴未艾的老年学普遍认为,随着当代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转变,养老不只是家庭问题,更要依托社会的关心。而在中国,还有很多人没意识到,养老服务将是一个全社会都会共同参与的事情,政府也好,民营机构也罢,在其中都应扮演合适的角色,或出台优惠政策,或提供专业设施建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养老事业也必将专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只有在这个历史发展的框架下看待杭州的养老院创新项目,才能有真正深刻的认识。

  既然养老服务需要提升和发展,那么,就不能仅从简单的医疗护理上理解养老。老人被安置在养老院中,若得不到精神关怀,很有可能产生消极心态,乃至因抑郁而患病。事实上,现在很多家庭不愿意送老人去养老院,而选择并不成熟的家庭陪护模式,就是担心老人得不到心灵上的温暖和情感上的呵护。但这并非养老院护理模式本身的错,而是服务质量没有到位造成的。杭州这个新项目的尝试,或许给我们了一个提醒:年轻人志愿养老服务,不只是照顾老人的身体健康,更能陪老人们聊聊天,交交心,营造其乐融融的气氛,老人才能延年益寿。

  因为这个创新项目实施时间不长,具体做法或许还有完善的空间。但不管怎么说,它为养老服务和年轻人租房困境都寻找到了一个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我们的社会也乐见更多类似创意的产生与实践。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