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公益人涉嫌性侵,这没什么好惊讶的|荔枝时评

2018年07月24日 15:22:50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土土绒

  (作者土土绒,媒体人,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昨天,一名女性发文指控知名公益人、乙肝公益组织“亿友公益”创始人雷闯曾于3年前性侵自己,引发了轩然大波。事后,雷闯回应称该女生文中所述属实,但表示双方当时是恋爱关系。而女方则否认了恋爱关系的说法。

  公众之所以对一起性侵事件如此关注,一方面,当然是男女之事天然具有吸引眼球的能力,这是传播规律;另一方面,则是从“知名公益人”到“性侵嫌疑人”两个身份的巨大反差,让网友们吃惊不已,某种程度上,“公益人士”的人设崩塌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神坛”被打翻了。

  公益人,而且是知名公益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不是一个好人?他们竟然会做坏事?或许是受到雷闯事件的影响,很快又有女性陆续站出来,公开指称另外两位公益圈“大佬”性侵(骚扰)。而笔者所在的公益工作者群里,有人隐晦地暗示着更多类似案例的存在。

  公益圈到底怎么了?难道已经成了藏污纳垢之地了?但是,如果关注新闻的话,大家或许还没忘记3年前“百色助学网”创始人王杰的性侵恶行吧?曾被媒体誉为“大山里的天使”的王杰,借“公益”之便,性侵多名中小学生,甚至还逼迫女童向“爱心人士”提供性服务。

  举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说明公益领域有多么暗无天日,而是想说,这个圈子跟社会的任何其他领域一样,存在着黑暗的角落。很多人习惯了简单的二元划分法,对于一个人,总想分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对于一个群体,也总爱贴上某个标签,然后就可以存进思维的抽屉,再也不用多想。这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比如老师就一定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医护人员就一定是“白衣天使”……公益群体的标签,一般来说就是崇高、奉献或无私。

  可是,人性从来都是复杂的。群体更是如此,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公益工作者本质上从事的是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固然需要更多的奉献精神,但也不能因此就将他们神圣化,从而对他们没有任何约束。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规范不了任何一个行业。而缺乏规则和制度约束的地带,必然带来产生越轨行为。

  那么,为什么是性侵?

  这两年来,国内对于性侵(骚扰)事件的报道可以说是一波接一波。从孩子开始,2017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例378,平均每天曝光1.04起,最小年龄仅为1岁,其中9成为女童。这还仅仅是报道出来的案例,没报道出来的,估计更多。

  在高校,性骚扰更是不断被提起的热词。我们应该还没忘记一周多前,有网友爆出中山大学张鹏教授的性骚扰事件;在此之前,涉及北大、南大、上师大三大高校的沈阳教授更是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此外,还有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周斌性侵案,北航教授陈小武性侵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薛原性骚扰案……等等。

  这些事件中,除了陈小武案得到了迅速的、较为严厉的处罚外,其它大多是内部处理,甚至是没有下文了。

  性侵害案件因为取证困难,受害者维权也是困难重重。就在同一天,一位女导演也发声明指称,曾受到一名受训飞机师的性骚扰。而当她报案时,有关部门却不予立案。性侵实施者的单位领导也前来劝说、施压,要求她放过嫌疑人。直到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后,这家航空公司才宣布对这名员工停职处理。

  而另一方面,社会对于性侵害案件的受害者,并不友好。一个多月前,甘肃庆阳女孩因为曾经受到老师的性骚扰,罹患抑郁症而跳楼自杀。女孩自杀后,许多人却责怪女孩心理素质差,不懂得保护自己。而在很多性骚扰事件中,不少人还会猜测:一定是那个女孩穿得太过暴露吧?是不是她别有所图、勾引未成又反悔了?只要不是“完美受害者”,总有人把责任推到受害者头上。

  可以说,从整个社会来讲,性骚扰案的维权都是一个难点。受害者既要承担被污名化的风险,又要面对困难重重的法律维权之路,很多时候只能选择默默隐忍。对受害者保护的缺失,等于对潜在施害者的变相鼓励。

  什么时候受害者能够毫无心理负担地揭露性骚扰者的罪行了,什么时候每一起性骚扰案都可以得到严肃对待、彻查处理了,类似事件才会得到有效控制。这对于公益圈来说,也是一样。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