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记者/沐梓 李晋文 糜梦逸 摄影/冯金同)2018年7月16日,中国社会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南京大学开幕,本次年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为主题,着重关注新时代、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等议题,从社会学角度探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变迁中的问题。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友梅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陈光金教授、江苏社会学会会长宋林飞教授、吉林大学副校长邴正教授,清华大学李强教授以及南京大学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本次年会开幕式。
年会上,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记者采访了三位学界“大咖”,一起来听听“大咖们”的“心声”:
李培林:继承前辈们“志在富民”的学术追求
在年会开幕式上举行了“第二届费孝通学术成就奖”颁奖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获得此项荣誉。
“一直以来,全国社会科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奖项,而‘费孝通学术成就奖’的设立则代表了社会学界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最高奖项’。”李培林认为该奖项的设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社会科学在新时代下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其次,“它激励学者们继承费孝通等老一辈社会学家所开创的社会学优秀传统——以‘志在富民’作为毕生的学术追求”。
谈到获奖,李培林表示:“这既是对我个人学术研究和学术贡献的肯定,也是对社会学界始终秉持“志在富民”优良传统的褒扬。新时代下,社会学人会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把学科发展与国家命运、民族振兴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李友梅:社会学发展迎来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中国社会学会第十届理事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李友梅在年会开幕式的致辞中提到:“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正处在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又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这也为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建设创造了大有可为的新机遇。”
但是,李友梅也认为社会学界也面临学科发展带来的挑战:“目前,随着社会学的学科发展,社会学不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更是一个跨领域的综合学科,这就要求学者们既要能够在多学科范围内进行交流,又要能够跨界与政府、社会大众对话。”
在谈到应对学科发展挑战的问题时,李友梅认为“学者们应该具备话语体系转换的能力,即将社会学研究成果中深奥的内容通过更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能更广大人群能够听懂。如果想提高学者们话语体系的转换能力,就要搭建优质的话语转换平台及学术成果传播平台。”
在16日下午举行的第四届社会学期刊论坛上,公布了中国社会学会学术传播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的消息
为了让学界更好地应对学科发展的挑战,在7月15日,中国社会学会学术传播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该组织旨在通过建立学术成果传播平台,借助新媒体、多语种等传播方式,对中国社会学界学术成果进行有效的传播,拓展中国社会学界的学术影响力。
李友梅认为该组织的成立对于推进社会学专业话语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利于帮助欠发达地区高校提升学科建设。
谢寿光:每年社会学成果产出量“喜人”
在开幕式结束后,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秘书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
据谢寿光介绍,今年超过1500名学者报名参会,除主会场以外,今年还设立了68个分论坛,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和时空等多个角度,讨论中国社会的变迁。
谢寿光表示,社会发展对学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未来社会学者在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应该担当起更大的重任。”
在开幕式结束后,谢寿光接受荔枝新闻记者采访
谢寿光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也是一门接地气的学科。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里,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关键时刻都能‘听到’社会学界的‘声音’,‘看到’社会学家的‘身影’”。“站在老一辈社会学家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目前社会学在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已经有了全面而长足的发展,每年社会学成果的产出量都让人欣喜。”
对于社会学年会举办的意义,谢寿光这样说:定期举办社会学年会有助于推动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同时也“给予年轻学者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让很多年轻学者(尤其是青年学生)通过年会交流而走向社会学专业发展道路。”
如今,年轻一代社会学学者成长非常迅速,在本届年会上,学会共收到1960篇论文,很多高质量论文都出自年轻学者之手,对此谢寿光深感欣慰。
(视频及部分素材来源于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