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姜文凶猛 |荔枝娱评

2018年07月14日 11:10:3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曾于里

  (作者曾于里,“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文化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姜文导演的作品,总是让人又爱又恨。包括《邪不压正》在内,姜文至今执导过6部电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姜文影像风格。但姜文过于独特乃至有些奇崛的叙事方式、视听语言,常常让他的电影晦涩暧昧。《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被称为姜文的“民国三部曲”,前两部尤其是《一步之遥》,至今让有些观众“心有余悸”,他们不免担心,《邪不压正》会不会也那么难懂?

  这一回观众可以放心了,姜文呈现出来的不是哲学著作,而是一本《故事会》。《邪不压正》讲述的是一个邪不压正的复仇故事。

  电影改编自张北海先生的小说《侠隐》。小说的主线虽是复仇故事,更多笔墨着实落在了老北京的一景一物。借助主人公李天然的经历,小说生动还原了旧日北平的风土人情。这是张北海创作《侠隐》的一大初衷:“我努力在利用这个虚实世界,将我出生那个年代的一些讯息传达给今天年轻世代,即在没有多久的从前,北京是如此模样,有人如此生活,如此面对那个时代的大历史和小历史。”  

  因此,《侠隐》的另一个主人公,其实是旧时北平。而这也是小说打动姜文的根本。姜文直言“我对侠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打动他的,是故事里那个三十年代的北京,是那个城市的韵味和历史感。北平由此成了《邪不压正》的另一个主人公,电影通过考究的场景布置和精美的镜头呈现,为观众再现了旧时北平,再现了一种空旷、久远、苍凉又家常的北平气质。

  

  《邪不压正》只是借了《侠隐》的北平气质、故事框架和基本人物身份,人物的性格和情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姜文的一贯特色,任何故事到他那里都会“姜文化”。复仇故事+国仇家恨,有这两种元素,电影本可以拍得惊险刺激又煽情动人,但姜文不走寻常路,他选择以一种荒诞化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

  什么是荒诞化?有人用一个寓言来形容:“一个摆着心理治疗态势的医生向一个在浴缸里钓鱼的疯子说:鱼儿们咬不咬饵?对方粗鲁答道:当然不啦,你这笨蛋,这是个浴缸。”超脱常识的可笑表现,与严密逻辑的结合,就是荒诞。也即,某个事件从常识角度看,它脱离了我们的一般经验,但具体到这个事件内部,它又是遵循严密逻辑的。荒诞这一艺术手法,既能为观众带来幽默、搞笑的审美效果,又得以解构某种僵硬陈腐的陈规,使其显现出悖论和荒谬,让观众获得新的发现。

  

  荒诞贯穿着《邪不压正》。非常典型的一场戏,是李天然与朱潜龙展开决斗。这场戏是电影的高潮,李天然终于要了却多年来压抑的报仇心愿,观众期待的是血脉贲张、快意江湖的复仇。可即便是这种关键时候,姜文的“玩心”依旧很重。两个男主角决战,还像小男孩过家家一般唠唠嗑,打斗起来不忘穿插一些搞笑戏码。再回想电影中其他打斗场景,比如朱潜龙与蓝青峰的人马在大桥上对决,姜文也是以喜剧的方式呈现;朱潜龙带人闯入蓝青峰家,忠心耿耿的保姆被朱潜龙所杀,这本是挺煽情的时刻,姜文转眼又用喜剧化的台词化解……

  可以说,荒诞化的叙事方式,让姜文的故事时时打破观众的预期,也让姜文的故事“独一无二”。他从不按常理出牌,从不依赖某种廉价的情绪来迎合观众、打动观众,换句话说,姜文无时不刻在冒犯观众,无时不刻在给予观众新的审美体验。《邪不压正》解构了传统的“侠”,解构了国仇家恨的宏大叙事,它只是以亢奋、激情、传奇的方式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一个人物的成长。电影中仅有的温柔,姜文给予了旧时北平和女人。轰轰烈烈的时代碾压而过,旧时北平一去不复返;电影中周韵、许晴饰演的两个女性角色,带着某种母性和神性的光环,她们最终的去向也叫人感伤。  

  《邪不压正》是一部非常姜文的电影,它个性十足、敢破敢立,充分彰显着姜文的才华、野性和自负。如此“凶猛”的气质,只有姜文和姜文电影才有。其实凭借姜文的才华,他要拍出一部符合中国院线审美的卖座电影,那是分分钟的事,但他是姜文,他从来就是要玩点不一样。

  可以预见,《邪不压正》依旧会获得两极评价,但无论如何,它终究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的电影需要这样的独一无二。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