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少年足球队获救:国际合作和科学营救的范例|荔枝时评

2018年07月11日 11:44:09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张田勘

  (作者张田勘,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学者,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足球队合影

  710日,泰国少年足球队的12名球员和1名教练全部被安全救出坦銮洞,宣告一场历经18天的跨国大协作营救大获成功,作为一个国际协作和科学施救的经典范例,这次救援将载入国际救灾史册。

  623日下午,泰国北部清莱府湄赛县,一支名叫“野猪”的学校足球队结束训练后,在教练的带领下进入坦銮-坤南南暖森林公园坦銮洞穴群探险,随后与外界失去联系。直到10天后的72日,两名英国志愿者才在坦銮洞穴群溶洞内一块被洪水包围的大石头上,发现了12名男孩和其教练。他们中最小的11岁,最大的16岁,教练也只有25岁。

  随后,一场扣人心弦的营救协奏曲开始奏响。保障生命安全和救出所有被困人员成为这支协奏曲的基本旋律,科学施救成为这支协奏曲的重音和复调,多国协作是这支协奏曲的和声。在经历了沉闷低迷和峰回路转后,终于在第18天以欢快平稳的曲调结束,所有人员都被安全救出!

  但是,这次营救在人类救灾史上非常独特。首先是,泰国投入了海军、空军、警察等1000多人,人数之多是泰国历史上的首次,同时,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缅甸、老挝和日本等国营救人员的加入也把这次行动扩展为国际大营救。救援行动同时动用了海军潜水员、潜水坦克、直升机、抽水机、救护车,以及后来的创新工具——充气潜水滑撬等大量专业人员和装备。

  其次,这次救援不只是多国和社会的多个层级和实体的紧密联手,还跨越了自然的三个维度,极其复杂和困难,是陆地、洞穴和水下的三界跨越和结合,既要从地上下到洞穴,又要从洞穴中钻到水中,再从水中上升到洞穴,再由洞穴爬上洞口和地面。这其中,自然地理条件和天气状况又增加了三维交叉的难度,极大地制约了救援行动,并让救援行动本身也陷入险境。

  坦銮洞穴群全长有10多千米,洞中有洞,洞下有洞,迄今尚未有人成功地全程走过这个洞群。洞穴中不仅暗无天日,而且缺氧。同时,由于泰国的雨季来临,洞下有洞的环境就成为接纳雨水的洞河、暗河等复杂地理地貌。

  救援的目的是把所有陷入困境的人成功救出,这既需要科学决策,又需要有效的工具。在科学决策上,这次救援尽管有一定的经验可借鉴,但并无类似的例子可循。尽管海军潜水员有水下作业的经验,但那只是在宽阔的海上和水域,还从未在狭窄的水洞里救援过。

  这些条件决定了此次救援的科学决策其实是需要试错的。多国救援人员根据本国经验提出了好几种救援方案,包括潜水出洞、山体钻洞、雨季后出洞等,但是,这三种方案先后都被否决了。

一位海豹突击队前成员在救援中牺牲

  一名泰国前海豹突击队潜水员Saman Kunam的意外死亡,也无意中提供了试错的经验和代价。他运送氧气到洞穴以缓解足球队员的呼吸困难,但在回到出口途中没有足够的氧气而丧生。可以看出,让小足球队员们自行潜水出洞有多大的危险。

  最后,泰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潜水员通力合作,修改潜水方案后实施营救。潜水员陪伴每个男孩,后者佩戴一款特别的面罩呼吸器,还有潜水服和头盔,他们呼吸的空气将来自救援人员身后的氧气罐。孩子们经过短暂的潜水训练,由潜水员护送他们沿事先设置好的引导绳缓慢地向洞外移动。结果,足球队员和教练被分批分次安全救出洞穴。历18天的国际大救援落下帷幕!

  国际协作、科学决策和科技的力量打赢了人类救援史上又一个大获成功的战役,堪比2010年智利圣何塞铜矿的矿工救援。这场救援虽已结束,却仍然荡气回肠,余音绕梁。这既是生命重于一切的体现,也是人类救援史上的宝贵经验。在救援过程中,各国志愿者们表现出来的不避艰险、勇敢无私和通力合作,同样是人类精神史上的宝贵财富。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