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愿在我身后,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地奉献给医学科学事业,为祖国医学教育和提高疾病防治工作水平,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一年前,他做出这样的承诺,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一年后的6月3日,无锡惠山区玉祁街道居民李志强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已经无力握笔签字的他再次嘱托家人要在其身后把其遗体捐献给无锡医学科学研究,供作医学师生解剖教学科研之用。今年58岁的李志强是个普通的工人,历经坎坷、生活清苦但他却对社会充满感恩之情,希望用自己的行为能带动更多的人回报社会。他的事迹也感动了周边的人。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昨天,在无锡玉祁街道礼社村,李志强的舅舅刘晋文哽咽着说,73岁的他对自己的外甥李志强突然离世悲痛不已,他说李志强的母亲,自己的姐姐几乎无法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个现实。李志强去世当天遗体就被送到江南大学医学院,在亲朋聚在一起开了一个简单而庄重的吊唁仪式后,遗体被进行了科学的处理,救助更多有需要的病患。
李志强是无锡惠山玉祁人,生前一直是当地机械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在左邻右舍眼里他真诚待人、勤俭持家、动手能力极强,谁家有小电器不灵了,到他手里很快就能修好,有困难了他也是尽力帮忙,还是大家眼中的孝子,是出了名的好人。“李志强受到过政府和乡邻亲朋的帮助,几十年如一日在一家单位勤快工作,他一直念叨要感恩和回报社会。”刘晋文说,李志强才58岁,中学毕业文化程度,却在一年多前就提出将来身后捐献遗体的想法,当时听后“有点懵”只是以为他随口说说的,对这件事也就没有上心,没想到他是认真的。
据刘晋文介绍,在农村,身体器官、组织捐献仍是一个相对避讳的话题,再说村里如果有上了年纪人去世,“入土为安”是乡俗,李志强2016年被查出患有胃癌,手术后身体虚弱,化疗后反应十分严重,自感效果不理想,他忍住病痛把自己的心愿对家人旧事重提,怕家人不同意,尤其怕已经83岁的老母亲想不通,他就悄悄自己给无锡红十字会打电话咨询相关事宜。他说他这辈子碰到了很多困难但总是有人帮助自己,做人要心怀感恩,他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病了以后再也没能力为乡亲和家乡发展做贡献了,想想也没有啥可回报的,决定把自己的遗体捐献了,有的器官可以救人,有的还可以供医学研究使用,也可以让后人少受点罪,刘晋文说,自己和这个外甥关系最好,虽然知道他的做法是一种大爱,但这事在村上甚至街道都不多见,免不了有非议和一些冷眼旁观,入土为安是农村的老风俗,“当时思想还是一下子转不过弯来”。
记者从当地街道相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遗体捐献,器官捐献的观念正在当地被更多市民接受,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没有错,但这种方式往往受中国几千年入土为安传统的影响,而遭到亲人的反对,但李志强的家人最终遵从了逝者生前意愿。据悉,李志强也是当地街道党员中第一个进行遗体捐献的。
(来源:江南晚报 编辑/钱薇)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