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先看亲子鉴定,传说中的奇葩证明又来了?|荔枝时评

2018年05月11日 11:59:25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西坡

  (作者西坡,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时事评论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媒体报道,在东莞市虎门镇,教育部门要求部分家长在为孩子申请入读公办学校时,必须提供亲子鉴定证明。虎门教育部门回应称,这是因为此前提供虚假证明的人太多,此举是为了堵住不法分子贩卖学位的漏洞,以确保公办学校入学机会的公平。

  仔细研读新闻,发现当地教育部门也是煞费苦心。要求亲子鉴定证明的政策针对的是一个特定群体:父母一方或双方户籍在虎门,孩子户籍却不在虎门的家庭。当初为了照顾这批家庭的小孩入读公办学校,他们提供出生证、户口本等相关证明便允许入学,但后来有人钻空子,甚至非法牟利。于是当地想了个招,出生证不管用了,拿亲子鉴定证明来。

  有人问了,出生证能造假,难道亲子鉴定证明不能造假吗?当地也想到了,他们的办法是指定鉴定机构。但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外界如何得知这里边有没有利益输送呢?一份亲子鉴定的花费动辄数千元,如果指定的鉴定机构再坐地起价,家长们也没有任何办法,为了孩子上学只能乖乖掏钱。所以,指定哪一家机构做,又成了一个微妙的问题。对此,当地有关部门应该明白“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道理。

  让市民自证“你儿子是你儿子”,显然也并不符合转变政府职能、让群众少跑腿的趋势。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提供便民服务。

  不管有什么样的初衷,先搞亲子鉴定再入学这个先例不可轻启,否则不仅给民众造成的不便,而且容易产生很坏的联想解读。如果说前几年当地疏于审核材料,让不符合规则的人钻了空子,那么责任也不应该由该群体内所有家长来承担。

  其实我们还要思考,义务教育难道已经演变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猫鼠游戏了吗?这些年,我们对民办学校的入学竞争已经见怪不怪。但换个角度看问题,为什么那些家长为了上公立学校还要提供假材料呢?原因无外乎两个:一、教育资源整体不足,所以只能优先满足本地户籍家庭,外来人口靠后。二、现存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好学校与差学校有天壤之别。

  孩子不应该被分为三六九等,让所有孩子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本是所有国民的基本权利。现在由于现实条件的原因,要求孩子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入学,本来已经是一种不公。所以,我国教育部门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并在区域间进行平衡,就是为了从根源上实现教育公平。而专往防作弊这条路上走,甚至要求家长提供亲子鉴定,这种做法只会与教育公平南辕北辙。

  出生证明本来是亲子血亲关系最基本的法定证明文件,现在说出生证可能有假,要提供亲子鉴定,过两天再说亲子鉴定也有假,是不是还要提供更多的文件来证明“你娃是你娃”?说到底,入学先提供亲子鉴定,也是“奇葩证明”的一种。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