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城
(作者陈城,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机票退改签费用乱象再度引发舆论热议。江苏省消保委4月份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曝光了一个案例,某供应商提供的机票价格为900多元,但起飞前24小时前退票费为3000元,起飞前24小时后退票费3800元。近年来,在交通领域提及民航消费,机票的退改签费用乱象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坎。就在今年三月,某国内著名OTA(在线旅游)平台就爆出6000多元机票的退票费为9000多元的荒唐事件。
退票费用远高于票面价格,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消费者的认知,像这类不符合商业逻辑的退改费用问题,还相对容易被发现,在权益维护上也相对容易得到支持。问题是,更多的退改签费用乱象基于看似合理,实则混乱的条款,普通消费者很难发现。
机票作为一个市场化调节的交通产品,其价格是实时变动的,且国内航空公司均参照国际惯例,对于机票产品有着不同于铁路交通的细致划分。
以经济舱为例。无论购买何种折扣的经济舱机票,旅客实际所使用的座位、享受的服务等均无差异。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一般来说,全价经济舱对应的退改签费用费率较低,而折扣较大的经济舱对应的退改签费用较高。从2004年开始,中国民用航空局就将统一的退票费用规则删除,使得机票退票费率可由航空公司根据市场考量自行决定,也就出现了同一条航线上,不同航空公司的同等舱位费率不同的情况。这就让本就复杂的机票产品规则更蒙上一层迷雾。当规则越来越不被消费者所明确了解时,消费者的权益维护也就更加艰难,而OTA平台和航司便可利用这一“商机”,大发不当之财。
比如说,当旅客购买一张特价机票,不同的出票渠道可能得出的退改签费率是不尽相同的。从航空公司官方渠道出票,可能对应舱位的退改签费率是按照航司规定,但从OTA代理商处出票,就可能会出现更高的退改签费率,甚至还有诸如“特价机票不支持退改签”的规定。
面对如此繁复的机票产品规则,又有多少旅客能够了解呢?当普通消费者因不了解详细规则而默认接受时,航空公司及OTA平台就能从中谋取更多的不当利润。
究其根本,还是在于航空公司及OTA平台违规成本太低,使得退改签费用规则乱象丛生。尤其是OTA平台代理,因其数量众多,管理混乱,消费者维权并不容易。
这个板子,就必须打在航空公司和相关部门头上。旅客即使从代理商处出票,本质还是与航空公司签订实际运输合同,因此航空公司除了不搞霸王条款,更不能放任其签订协议的代理商坐地起价,薅消费者羊毛,“让中间商赚差价”。
相关有责部门如民航局、工商局,则有必要重新统一制定起完善的市场规则,让机票在退改签环节更加透明,也让航司和OTA平台有所畏惧。
目前,中国民航局对于各地机场和航司均会依照《航班正常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进行考核,如有航司或机场不达标,便会给予关“小黑屋”处理,机场不得新增或调整飞行计划、航司不得新增航线,这对于企业来说,会带来利润的减少。
那么,有关部门是否可以依照此规定出台规范退改费用的考核机制,让存在退改费用不合规的航空公司及旅游平台也受到惩罚,比如一样不得新增航线或吊销代理资质等,增大其违规成本,让长久混乱的机票退改签费用得到改善?不妨试试。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