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扬州刺绣女工李华菁在第一次见到这幅画的影印件之后,就被深深的震撼了,她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传统的刺绣工艺向世人展示这幅画的魅力,经过近四年时间的辛苦工作,目前,这幅篇幅宏伟的作品终于顺利完工。
层次分明的远山树景,热闹非凡的市井生活------一幅生动活泼的《清明上河图》场景,用刺绣呈现在了一幅5米多长的仿古色修布上,而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今年45岁的扬州刺绣女工李华菁花费了将近4年的时间。
李华菁说:”第一就是理解(原画),第二就是把我理解的东西,用我的方法表达出来,这就是最难的地方。”
李华菁原先是扬州玉器厂的一名雕刻工人,自幼学习过工笔画,业余时间对扬州刺绣也很感兴趣,1999年,为了把自己的爱好延续下去,李华菁辞掉了原先的工作,开始独自钻研刺绣技艺。起初,她的刺绣作品篇幅较小,色彩也较为单一,而经过几年的不懈学习,她决定尝试把绘画和刺绣融合起来,用刺绣来“复制”中国名画。
李华菁说:“我想我要是哪天绣的东西能跟画的一样,该多好啊,就这样想的。”
四年前,为了挑战自己,加大工作难度,李华菁在丈夫王海波的支持下,决定完成刺绣《清明上河图》的制作。《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属于国宝级的文物,为了完美还原原作的盛景,李华菁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与古人展开对话。
李华菁介绍:“你得了解他(画家)的生平,了解他画这幅画的背后的一些东西。理解了以后,用你的理解,就是相当于跟古人对话,理解了他的作品以后,然后你才能通过自己的想法,把它绣出来。”
李华菁说,刺绣,既讲究心静,同时也要耐得住寂寞,《清明上河图》原作中的人物,房屋,树木、甚至是水波都刻画的非常细微,传神,而要用刺绣来还原这一效果,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李华菁做到了。
“比如说我理解(画作中)的山石,我觉得乱针(绣)表达比较好,我就去用这种方法表达,人物我觉得用扬州绣啊,平绣啊表达就比较好,那我就用自己理解去表达,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这幅画以后,然后用我的手法,用我学过的技艺和技法把它表达出来。”
创作的过程异常艰辛,有时候,为了保持工作的连贯性,李华菁经常是白天连着晚上干,在绣台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
李华菁的丈夫王海波说:“(她)这个大拇指长时间捏这个针,手时间长了,手(指头)都已经僵硬了。”
今年2月底,经过近4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刺绣《清明上河图》终于顺利完工,记者采访的这天下午,常州游客曹先生也慕名而来。
曹先生说:“它表现的每个人的脸部,每个人的服装都不一样,做生意的是做生意的服装,赶牛的是赶牛的服装。。它是通过几种形式,把这幅画来整体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说高手在民间。”
李华菁说,完成刺绣《清明上河图》,只是她很多心愿中的一个,今后,她还会把更多的中国传世名画用刺绣的方式“复制”出来,在不断的奋斗中收获人生的幸福。
我要说两句